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所有的会计信息中,会计盈余是最核心的指标,它不仅反映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而且还可以与其它指标相结合来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每年上市公司年报公布后,投资者常用该指标对不同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价,并将其作为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在证券市场上,立法、行政机构也广泛使用会计盈余指标对公司从招投股上市到摘牌下市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股份上市公司的认定、上市发行价格的确定、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股票交易的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和摘牌等都与会计盈余指标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会计盈余指标对于评价上市公司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如此重要,一些上市公司就有极强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在这些动机的驱使下,近年来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现象不断涌现,且利用对其他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对利润进行粉饰,拉高会计盈余水平的现象尤为突出。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中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增长放缓和投资收益比重的过度增长使得上市公司的利润结构不尽合理,持续盈利的能力令人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教育投资者理性区分会计盈余信息中持续性不同的成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成为当前理论界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通过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对股价变动和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本文所选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总体研究框架,并回顾了国内外理论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利用投资收益的增长拉升企业会计盈余的现象日趋突出,由于资本市场固有的风险,投资收益相对不够稳定,这使得这些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这种波动性通过市盈率进行放大,表现到股价上,就造成了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金融市场的风险凸现。因此,本文的研究课题不仅具有非常深刻的研究意义,更为上市公司、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行动方向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章是对本文中将要用到的基本概念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主要包括会计利润和主营业务利润的界定和计算,盈余持续性及盈余反应系数的含义,使读者对本文的研究对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三章以1992年~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为样本,从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和投资收益比重两个角度对该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时期我国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平均值变化较大,波动剧烈,且存在着明显的行业差异,总体上主营业务利润对业绩的贡献较小,投资收益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的贡献度较大,我国上市公司的主业不主,盈余质量亟待提高。第四章是对沪市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对股价变动的影响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研究样本来自于1999年~2006年的上海股市,以累积的超额报酬率作为市场对不同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区别反应的衡量尺度,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考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不同的两类公司在会计盈余信息公布日前后各30个交易日内,市场是否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在经过了变量的构造、样本的分组配对和统计检验之后,结果显示市场仍然不能正确区分会计盈余信息中持续性不同的成分并在股价上做出区别反应,即在未预期盈余相同的情况下,市场对主营业务利润比重有显著差异的两类股票的反应并没有很大的区别,这进一步表明投资者还不能识别盈余的质量特征,市场仍然不是理性和有效的。第五章是对第四章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探讨了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文章首先阐释了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价值重估的影响,即新会计准则要求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极大地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中投资收益的波动性,从而增大了股价的波动性。随后,文章构造了我国金融脆弱性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收集整理了2001年~2007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市场子系统的脆弱性作一综合判断。结果显示,该时期我国金融市场子系统的脆弱性大体上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2006年起该子系统的金融脆弱性综合指数的骤然上升处于令人关注的状态。笔者从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和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日趋盛行两个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分析。第六章中笔者基于前文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和防范化解我国金融风险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