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发展。一体化理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自由贸易理论,而是涉及到多领域,多角度的综合性理论。1966年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在瓦伊奈(Viner)基础上提出了“投资创造”和“投资转移”理论,首次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和投资联系在一起。金德尔伯格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对直接投资产生影响,也同样会发生转移和创造效应。1990年扬( Yannopoulos)提出了一体化条件下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细化,他们分别为:防御性进口替代投资,重组投资,理性投资和进攻型进口替代投资。这些策略是对企业选址以及企业组织决策影响做出的反应。经济一体化,尤其是自由贸易区,最为明显的特征为区内关税的削减甚至消除,而贸易自由化则会对区域成员国之间的直接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上这些理论为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无论是金德尔伯格的“投资创造”和“投资转移”理论还是扬的“一体化下直接投资的四种对策”理论都是基于对欧盟的研究得出的。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只是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形势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和欧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分别对欧盟(一体化水平较高的,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一体化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一体化水平较低的,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一体化组织)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体化水平较低的,由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实例分析。经过比较后发现,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弊端加上较低的一体化水平,扬的四种投资对策在这些区域全部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投资对策为重组性投资和进攻型进口替代投资,换句话说,在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后,投资转移效应比投资创造效应更容易产生。经过对中国东盟的直接投资相关性比较后发现,中国和东盟之间在引资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笔者经过研究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对直接投资的带动作用不会很明显,而现有的投资会流向何处就成了问题的关键。从近几年的数据看,中国似乎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但是通过对中国和东盟的投资环境以及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后,笔者认为中国在引资方面的优势地位并非如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乐观。当然如果我们能采取适当的政策加以调控,相信情况也会有所改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