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充分分析目前氨基酸保护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前期研究筛选出的理想过瘤胃脂肪为壁材、以商品DL-蛋氨酸和L-赖氨酸盐酸盐为芯材,通过反复探索,自行研制了四种保护性蛋氨酸(赖氨酸)产品,并利用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等技术对其过瘤胃效果、瘤胃发酵参数(包括瘤胃液pH、NH3-N浓度、VFA、BCP)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试验一研究了不同保护性蛋氨酸和赖氨酸的瘤胃降解率和小肠吸收率。结果表明:以30%、40%、50%和60%的过瘤胃脂肪对蛋氨酸进行包被而制备的RPMet-Ⅰ、RPMet-Ⅱ、RPMet-Ⅲ和RPMet-Ⅳ,48h瘤胃降解率依次为52.13%、47.40%、39.33%和36.45%,小肠校正消失率相应为80.4%~98.4%、71.5%~85.0%、65.6%~77.3%和55.3%~65.2%。综合瘤胃降解率和小肠吸收率,以RPMet-Ⅲ(过瘤胃脂肪包被比例50%)过瘤胃保护效果最佳,既能有效地避免瘤胃微生物降解,又能很好地在小肠中释放。对于赖氨酸,过瘤胃脂肪包被比例也以50%为宜。过瘤胃脂肪对蛋氨酸的保护效果略好于赖氨酸。
本试验在对保护性氨基酸产品小肠内滞留时间和消失率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食糜在消化道的流通速率,计算出小肠校正消失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活动尼龙袋法中由于尼龙袋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难于控制而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缺陷。
试验二以三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前端瘘管的荷斯坦奶牛,分别饲喂日粮Ⅰ(基础日粮+RPMet-Ⅰ30g/d)、日粮Ⅱ(基础日粮+RPMet-Ⅱ30g/d)、日粮Ⅲ(基础日粮+RPMet-Ⅲ30g/d)和日粮Ⅳ(基础日粮),研究了三种保护性蛋氨酸对瘤胃液pH值、NH3-N浓度、VFA、BCP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三种过瘤胃脂肪包被蛋氨酸后促进了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和蛋白质的合成,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瘤胃液氨态氮浓度(P<0.05),增加了菌体蛋白含量(P<0.05),提高了对NH3-N的利用率,而对瘤胃pH和挥发性脂肪酸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瘤胃pH值、NH3-N浓度、VFA、菌体蛋白等瘤胃发酵参数可初步认为,RPMet-Ⅲ的保护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NH3-N浓度降低31.13%,菌体蛋白浓度增加8.2‰而对瘤胃内环境(pH、VFA含量及其比例)没有明显影响。
试验三以三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前端瘘管的荷斯坦奶牛,分别饲喂日粮Ⅰ(基础日粮+RPLys-Ⅰ30g/d)、日粮Ⅱ(基础日粮+RPLys-Ⅱ30g/d)、日粮Ⅲ(基础日粮+RPLys-Ⅲ30g/d)和日粮Ⅳ(基础日粮),研究了三种保护性赖氨酸对瘤胃液pH值、NH3-N浓度、VFA、BCP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三种过瘤胃脂肪包被赖氨酸,对瘤胃pH、NH3-N、VFA及BCP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30g/d的RPLys-Ⅲ有降低瘤胃液NH3-N浓度、提高BCP含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