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 MR弥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0T MR弥散张量成像(DTI)作为定量分析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及正常志愿者10例,分别行常规MR扫描和横轴位DTI成像。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扩散加权系数b值为800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取13, TR 5000ms, TE 83ms,层厚3mm,层间距0,FOV 18mm×18mm,矩阵96x96,NEX 4。按临床症状分四组,轻度组(Ⅰ)18例,中度组(Ⅱ)18例、重度组(Ⅲ)12例,严重组(Ⅳ)12例;按病变部位脊髓信号类型分三组,A组(N/N):T1WI、T2WI均无信号异常,共30例;B组(N/H):T1WI无信号异常,T2WI呈高信号,共19例;C组(L/H):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共11例。采用GE Functool 4.4软件包重建每个研究对象的ADC图、FA图、λ1图、λ2图、λ3图,在b=0图像选择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 ROI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10mm2。测量脊髓受压最明显部位或变性部位弥散参数值——ADC值、FA值、λ1值、λ2值、λ3值,根据公式λ1=(λ2+λ3)/2与MD=(λ1+λ2+λ3)/3,计算横向平均弥散系数λ⊥值及平均弥散系数MD值。比较颈椎病组和对照组颈髓弥散参数值,观察有无差异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所有测量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方差分析、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被检者横轴位DTI图像均可清晰显示颈髓组织,图像没有明显扭曲变形。对照组不同节段对应的颈髓ADC值、FA值、λ1值、λ⊥值及MD值均无统计学差别。对照组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严重组比较,FA值、λ1值、λ⊥值、M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F=64.565,P=0.0001;F=3.176,P=0.016;F=5.754,P=0.0001;F=4.366,P=0.003),ADC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F=0.580,P=0.678);对照组与N/N组、N/H组、L/H组比较,ADC值、FA值、λ⊥值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F=2.768,P=0.049;F=10.387,P=0.0001;F=3.960,P=0.012),λl值、MD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2.322,P=0.083;F=2.286,P=0.087)。结论ADC值、FA值、λ1值、λ⊥值、MD值是检测脊髓型颈椎病微结构变化的敏感指标,能准确、定量的评价脊髓损伤,对脊髓华勒氏变性、脱髓鞘及轴突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量化信息,是常规MR诊断的重要补充,其将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水平及变化,研究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生物标志物的相关
文章借助CiteSpace科学计量方法,系统梳理了钟晓阳相关研究文献的发布时间、主要刊物、研究学者、关键词等,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并将现有研究成果分为主题意蕴研究、艺术特色
目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明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一般认为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异常滋养层
中深坑道综合机械化作业的实现,是坑探专业的重大技术进步。其社会效益无疑是好的。它使坑探工程的施工摆脱了落后状态,向技术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但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
目的:本研究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浆脑钠肽(BNP)及心脏Tei指数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中的变化,评价其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3年01
以上海出版史和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结合为例,探析出版生活史研究领域的拓展,有利于发掘以上海为主要空间的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繁荣与不足,揭示中国近现代出版人的精神气质的扩
一、对我省集资办矿工作的回顾 1.引进资金 1983年5月20日,河南省煤炭厅与部地方煤矿联合服务公司签订了集资办矿协议,主要内容是:煤炭部向河南省提供从缺煤的江、浙等省集
在当前国家深入开展的双增双节运动中,我区煤炭系统重点局、矿物资供应工作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一、降低吨煤材料费在八六年实耗基础上降低0.1元,节约资金86万元,其中:乌达局降
随着科研成果国际化交流的深入,中文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国际交流和国内科研服务的双重需求下争取应有的话语权,成为期刊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