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地震沉积学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它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一门研究沉积地质体三维几何形态、内部结构和沉积过程的新学科。虽然地震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都是地震勘探技术与地层学结合而形成的学科,但地震沉积学进一步的实现了物理信息与地质信息的结合,即运用多种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技术定量刻画和揭示等时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的几何形态、空间展布特征以及内部的沉积结构,预测沉积体内岩性组合、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储层物性。
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900相位转换(Ninety-degree phasing shift)、地层切片技术(Stratal slice)、分频解释(Frequency decomposing)、地震反演(Seismic inversion)、地震属性提取(Seismic attribute)、层序定量模拟技术(Sequence quantitative modelling)和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从目前发表的文章来看,90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最主要手段。本论文应用地层切片、三维可视化和客观定量的地震属性计算替换人为性较强的肉眼观察,对渤中凹陷西斜坡BZ3-1区块东营组进行地震相、沉积相划分,提高了研究的精细度。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含油气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取得了一系列的勘探成果及学术认识。就其研究程度而言,该盆地具有陆上坳陷高于海域坳陷、古近系高于新近系、古近系沙河街组高于东营组的特点。由于受到地震资料(二维测线)、钻井资料(井少)的影响,渤海海域坳陷的沉积相的研究多为宏观的区域性研究,这成为渤海海域坳陷储层精细解释的主要瓶颈。
本论文以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渤中凹陷西斜坡BZ3-1区块东营组为研究对象,建立起等时地层格架,总结各个层序的界面和分布特征;利用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开展基于振幅切片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古沟谷的精细刻画以及基于地震多属性的沉积体系分析;并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相特征分析,通过地层切片的方法分析沉积体的演化特征;确定砂体的时空展布,为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提供支持。
通过研究本论文得到如下认识和结论:
(1)渤中凹陷西斜坡BZ3-1区块东营组可以分为4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Qd3,SQd2L,SQd2u,SQd1。通过运用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对研究区古沟谷进行形态特征的刻画,发现研究区古沟谷类型以U型为主,处于河流壮年期,该区发育6期,通过对该地区古沟谷的识别可以判知,离物源有一定的距离,此时河流侵蚀下切能力减弱,水动力强度较强,河道输砂能力最强,砂体颗粒大小、磨圆度及分选均较好。另外,运用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分别对xline3200、3150、3070、3030的古沟谷充填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可知,远离物源区,其河道下切能力、输砂能力及河道充填特征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运用这两个技术对T2下35ms、25ms、15ms及T2处的地层切片进行对比,得出河流的垂向迁移特征的变化。
(2)研究区东营组SQd3层序的多属性特征红色平面上呈不同大小的扇状展布,为水下扇或扇三角洲。黄色的分布范围比红色的大,分布在红色边缘或扇端远部,是扇体边缘或是席状砂沉积,为砂岩相对发育区,但粒度应比红色区域细。蓝色区域靠近盆地中心,为泥岩发育区。SQd2L层序的多属性特征红色呈带状展布,可以推测认为该区为河道沉积。SQd2u层序的多属性特征呈扇状出现,为水下扇或三角洲沉积。而SQd1层序的多属性特征水下扇沉积。
(3)SQd3层序扇三角洲沉积,滨浅湖和半深湖沉积;SQd2L层序存在较完整的三角洲沉积特征;SQd2u层序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滨浅湖-半深湖沉积;SQ1层序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和滨浅湖沉积。
(4)SQd3层序处在二级旋回的低位体系域,沉积物沉积范围较小,SQd2L层序处在二级旋回的最大洪泛面附件,水体分布范围最广,SQd2u层序处在二级旋回的高位体系域,湖平面持续下降,沉积物沉积范围再次减小,SQd1层序处于二级旋回的末期,沉积物沉积范围进一步减小。
(5)研究区东营组的三个层序的不同体系域的扇体也有一定的演化规律,SQd3层序以低位体系域扇体为主;SQd2L层序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的三角洲扇体相当,SQd2u层序主要发育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并且具有一定期次;SQd1层序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较为发育,但前积特征和规模都不如SQd2u明显,二级旋回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