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仪(1906—1992)是20世纪我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是中国美学史乃至世界美学史上首次创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学者,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去研究美学与文学艺术问题,回答了千年之问——美是什么?。他以“美即典型”作为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唯物主义美学新体系。“美即典型”理论是蔡仪庞大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并如一根主线贯穿在他美学体系发展的始终。本文旨在研究该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论依据、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和意义。蔡仪的代表作《新美学》,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美学”的标志性著作,此谓“新”,就是马克思主义。“新”具体来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蔡仪在批判“旧美学”的基础上,用“新”的方法去探索美的路径,即如何把握美的本质。他认为,美在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的事物是美的来源,因此美学要先由客观现实的事物去认识美,再研究美的本质。其次,蔡仪认为,由于美是由客观现实的事物的认识开始,那么新美学领域必须有美的存在、美的认识和美的创造,即必须包含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蔡仪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论证分析,也就构建了他的“新”美学体系。最后,蔡仪所构建的新美学体系,其目的不仅在于“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且在于改变世界”。蔡仪的美学思想极具辩论的色彩,他对全部“旧美学”(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展开了批判,用唯物主义认识论、反映论来改造“旧美学”的观念论,逐步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新美学”的宏大体系。不仅如此,他对文学和艺术的“典型”的分析,至今对文学和艺术的创作都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蔡仪运用新方法构建了“新美学”,而“新美学”又指导了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实践。蔡仪的新美学体系无论在方法、理论构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围绕其核心理论“美即典型”展开的,“美即典型”理论贯穿在他的美学体系的各个环节之中。他从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论述,上升到美的一般性和美的典型性的科学论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和理论——“美即典型”理论为基石,构建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这三位一体的美学大厦;从对美学典型理论的思考上升到文艺创作的实践。可知,“美即典型”理论在蔡仪整个美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以该理论为核心构建的蔡仪马克思主义美学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坚实地位,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和文艺创作起到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