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白鹅催乳素基因(PRL)编码区序列克隆及多态性分析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8次 | 上传用户:Butterfly1982_2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垂体前叶分泌的催乳素(Prolactin,PRL)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在家禽中 PRL 主要涉及到其繁殖性能。我国地方禽种强就巢性是其产蛋量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禽类 PRL 表达量的上升与就巢行为的起始和维持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皖西白鹅是我国优良的中型鹅品种,素以体型大、早期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耐粗饲、耗料少,肉质好等特点,尤其是其产绒量高,羽绒品质好而享誉国内外。皖西白鹅为季节性产蛋,且就巢性极强,因此导致其产蛋量低下。本研究采用候选基因法,选择与就巢性状关系密切的 PRL 基因,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应用 Dnastar和 Primer Premier 5.0 软件,共设计了 7 对引物对皖西白鹅 PRL 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克隆测序;运用 PCR-SSCP 技术对皖西白鹅 PRL 基因外显子 1、2 和 5 片段分别进行多态性分析并结合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位点,并分析基因多态性及与皖西白鹅产蛋量间的相关性。同时,对莱茵鹅 PRL 编码区序列作了相应的测定以进行比较研究。 克隆了皖西白鹅和莱茵克 PRL 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GenBank 登录号:DQ062571,DQ066733)。序列比较分析表明,皖西白鹅 PRL 编码区序列与莱茵鹅的同源性为 99%,与家鸡和野鸭同源性分别为 94%和 88%。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皖西白鹅与莱茵鹅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与野鸭序列比较有 4 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化,但与家鸡的序列差异则较大。 对皖西白鹅和莱茵鹅 PRL 基因第 1、2 和 5 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外显子 1 扩增片段经 SSCP 检测不存在多态性,第 2、5 外显子均发现有 SNP 位点。皖西白鹅 PRL 基因外显子 2 的 C196T 突变导致编码的 Met67Leu 氨基酸残基变化,而外显子 5 的 T492C 突变为同义突变;莱茵鹅 PRL 基因外显子 2 的 C170T 突变导致编码的 His57Arg 氨基酸残基改变,T501C 为同义突变;皖西白鹅和莱茵鹅内含子 2的 T/C 突变在同一位点。 群体遗传分析表明,皖西白鹅 P3 引物检测的两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4237和 0.5763,P6 引物检测的两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9618 和 0.0328;而莱茵鹅 P3和 P6 引物检测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9125、0.0875 和 0.575、0.425。皖西白鹅在P3 和 P6 引物检测的多态位点的 PIC 分别为 0.3721 和 0.0708,经χ2 适合性检验,群体在两位点均处于 Hardy-Weinberg 不平衡状态;莱茵鹅在 P3 和 P6 引物检测位点的PIC 分别为 0.1469 和 0.3493,两位点均处于 Hardy-Weinberg 平衡状态。 在有产蛋记录的皖西白鹅群体中,外显子 2 检测的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282、0.1908 和 0.4810,对应的产蛋量分别为 19.74、20.43 和 21.24。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基因型与产蛋量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皖西白鹅 PRL 基因外显子 5 检
其他文献
本文以AA肉鸡为试验对象,研究孵化重对肉鸡生长、免疫及抗氧化机能的影响,并通过设计2种蛋氨酸水平的试验日粮,研究日粮蛋氨酸水平对不同孵化重肉鸡生长、免疫及抗氧化机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