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禾谷类作物的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简称BYDV)的侵染所引起的,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由蚜虫进行循环性的永久传播。大麦黄矮病株系的命名,是根据各株系特异或主要的介体蚜虫来进行的。我国特有的株系GPV由麦二叉蚜和禾缢管蚜传播,GAV由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传播。病毒介体专化性强,仅局限于植物的韧皮部生长且细胞内病毒含量很低,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方法来防治该病毒。 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是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该系统能迅速、灵敏地在真核细胞体内检测蛋白生理状态下的互作,并可快速获得目的蛋白的编码基因,近几年来已在植物病毒学的很多领域得到应用。本研究利用双杂交系统筛选与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移动蛋白和外壳蛋白以及GAV株系的移动蛋白互作的短肽,并对获得的短肽进行初步研究,为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制,培育抗病毒小麦奠定基础。 本文根据已知的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和GPV株系的移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 MP)基因序列以及GPV株系的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别合成上下游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后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GBKT7-GAV-MP、pGBKT7-GPV-MP和pGBKT7-GPV-CP用于在酵母双杂交分析中表达诱饵融合蛋白。 用pGBKT7-GPV-MP筛选Clontech公司的随机肽库,获得了两种和该蛋白互作的短肽,分别为:PHRGGLEWMGAIAGPV、TVSRRMRDCRQRIVCA并对这两种短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了解了其基本性质。然后利用获得的短肽和pGBKT7-GAV-MP共转化酵母细胞,没有检测到相互作用的发生,同样的方法检测pGBKT7-GPV-CP也没有相互作用的发生,说明这种互作是特异性发生在GPV-MP和筛选到的短肽之间的。有希望利用获得的短肽培育出短肽介导的抗病毒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