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为我国的六大林业工程之一,也是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和力度最大的生态工程。本文通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宏观层面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植被覆盖度变化和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微观层面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特征和林地水文效应。然后通过选取符合当地特性和具有典型性的指标,制定出合理的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最后对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进行计算和评价。洪雅县在1999年-2009年的退耕还林期间:土地利用年变化率为5.63%,其中农田和林地变化幅度最大,根据马尔科夫模型预测,预计到2019年,耕地将持续减少,林地将持续增加。根据分析得出洪雅县在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转化过程中,耕地和林地始终为主要的转化类型;洪雅县县域面积内的植被覆盖度呈现从低到高的转移趋势,在达到50%-70%后植被覆盖度相对稳定,并转移进入动态平衡状态;洪雅县土壤侵蚀强度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无明显侵蚀和轻度侵蚀的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的位置波动基本不大。随着七种退耕林种的生长,退耕地下垫面环境产生了较大的改善,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机械组成中粘粒含量越来越高,土壤的结构性能越来越合理,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的也逐步提高;退耕地的林下草本基本趋于稳定,植被类型进一步的正向演替,基本形成乔木和草本相结合的稳定的群落系统。七种退耕林种的枝叶、干和林下的草本、枯落物均具有较强的截留作用,对土壤的渗透性改善也很好。分析表明退耕林种中改善林地效益最好的是苦竹和毛竹。到2009年为止,洪雅县十年来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修正总价值为17.48亿元,其中保护水资源的价值最大,固碳制氧的价值次之,净化环境价值最小,分别为9.44亿元、5.03亿元和0.0765亿元,占总价值的比例分别为54.02%、25.36%和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