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和人类生存的衣食源泉,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耕地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更具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长治久安。“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全面推进,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频发,耕地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加之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将有增无减,从而对耕地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在短期内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遏制而新增耕地数量却十分有限的背景下,研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促进耕地利用由粗放低效向集约经营转变成为缓解我国人地矛盾和谋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即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定量评价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文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从时间维度看,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2000~2012年呈现波动上升,分为低水平平缓波动阶段、低水平缓慢上升阶段和较高水平阶段。但各地市上升幅度差异较大,可分为逐年递增、增减交错和无明显变化三种类型。(2)从空间维度看,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水平总体上呈现皖南高于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高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的空间格局。耕地集约利用的压力指数总体上呈现出皖南大于皖北;耕地集约利用状态指数则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一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情况明显好于经济较落后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的响应指数除少数地区较高和较低外,大部分区域响应水平一般。(3)各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的相关性没有随着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整体提高而上升,相反,各研究单元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的相关性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表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格局上的集聚水平在逐渐降低,呈现出越来越大的随机性。(4)皖南地市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普遍要优于北部的地市,但是其耕地集约利用的压力要高于皖北,未来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挖潜应以皖北为主。(5)安徽省在严格执行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应增加科技、农业劳动力等的投入,开展农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复垦,促进农地流转,走现代化农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