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紫外线吸收剂(UVAs)是一类能吸收太阳光中UVB(290nm~320nm)和UVA(320nm~400nm),并以热能或其他无害的方式释放且自身不发生变化的有机化合物。根据用途UVAs可分为两大类:有机紫外线过滤剂(UVFs)和有机紫外线稳定剂(UVSs),其中UVFs被广泛添加于防晒霜和个人护理品中用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UVSs则大量用于工业制品中,如塑料,涂料,建筑材料等,以防止其在阳光下迅速老化。UVAs可以通过人们的休闲活动(如游泳)直接和通过生活/工业污水间接进入环境。研究表明,UVAs存在于地表水、沉积物、水生生物等多种环境介质中。相对而言,关于UVAs的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的研究还有限。而一些UVAs,如OCR和EHMC,具有内分泌干扰毒性,可能威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因而研究UVAs在生物中的富集以及沿食物链的传播可为客观评价其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本文拟研究国内常用的7类共13种有机紫外吸收剂(UVAs),包括二苯甲酮类: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BP-3),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UV-531);二苯甲酰基甲烷类:阿伏苯宗(AVO);樟脑衍生物类:3-(4-甲基苄烯)-樟脑(4-MBC);氰基丙烯酸酯类:奥克立林(OCR);对氨基苯甲酸类:对二甲氨基苯甲酸异辛酯(ODPABA);肉桂酸类: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EHMC)和苯并三唑类:UV-P、UV-329、UV-326、UV-234、UV-328和UV-327。研究UVAs在珠江河口海洋野生水生生物和近岸海水养殖鱼中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探讨UVAs的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作用。主要结果有:(1)除ODPABA外,其余12种UVAs均分布于珠江野生海洋生物中。UVAs总浓度(∑UVAs)为48-596 ng/g脂重(lw),其中UVSs占UVAs的比例为75%-95%。生物中存在的主要UVAs包括BP-3,4-MBC,OCR,UV-531,UV-P,UV-329,UV-234,UV-328和UV-327,其检出率均超过70%,UV-531浓度最高,中值浓度与最高浓度分别为202.53 ng/g lw和294.63 ng/g lw。其余11种UVAs浓度范围均为0-50 ng/g lw。珠江河口野生海洋水生生物中底栖野生水生生物的生物-沉积物富集指数(BSAFs)范围在0-1.5之间,表明UVAs可能在生物中富集,然而相比于脂质,大部分UVAs可能更易于在沉积物中富集,生物体内代谢作用也可能是导致UVAs的BSAF值不高的因素之一。(2)UVAs在硬骨鱼纲(鱼和鳗鱼)中的浓度最高(141.59-596.31 ng/g lw),其后依次为头足纲(鱿鱼和乌贼)(108.98-113.23 ng/g lw),软甲纲蟹科(48.09-259.63 ng/g lw)和软甲纲虾科(46.85-205 ng/g lw)。食屑硬骨鱼纲中除4-MBC和UV-531外,其余UVAs浓度均明显高于其它硬骨鱼纲,肉食性虾中UVAs浓度(205 ng/g lw)显著高于杂食性虾中UVAs浓度(46-52 ng/g lw),表明食性可能对UVAs在硬骨鱼纲和软甲纲虾科中富集有一定影响。栖息习性未发现有显著影响。大眼青鳞鱼,黄姑鱼,哈氏仿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的季节对比和拟矛尾鰕虎鱼的性别对比均未发现明显影响。(3)UVAs的营养级放大因子(TMFs)范围为0.35-1.77,其中UV-531和UV-329的TMF分别为1.71和1.27,表明UV-531和UV-329可能具有一定生物放大效应。(4)除ODPABA和UV-326外,其余11种UVAs均分布于珠江口近海海水养殖鱼中。∑UVAs为64-551 ng/g lw,其中UVSs占UVAs的比例为73.26%-100%。养殖鱼中存在的主要UVAs包括BP-3,UV-531,UV-P,UV-329,UV-234,UV-328和UV-327,其检出率均超过70%,UV-531浓度最高,中值浓度与最高浓度分别为187.99 ng/g lw和485.36 ng/g lw。与海洋野生水生生物相比较,除部分鱼样UV-531浓度高于野生生物,其余UVAs浓度均低于野生生物,尤其是UVFs,浓度明显低于野生水生生物。(5)养殖鱼体组织间UVAs的分配模式表现为:低养殖年限中UV-531,UV-P,UV-329,UV-328,UV-327浓度呈现肝组织>腩部组织>背部肌肉模式,表明其有倾向于富集于高脂率的组织的特点,而高养殖年限则呈现出腩部组织>肝脏组织>背部肌肉模式和腩部组织>背部肌肉>肝脏组织模式的分配模式,这可能与肝组织作为主要代谢器官有关。不同年限中肝组织UVAs浓度的逐年下降的现象进一步证实了UVAs在鱼体中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