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界对诚信的理解,涵盖了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研究角度。政务诚信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诚信,它既有诚信的基本属性,又有其特殊性,要求政务人员要在政务活动中做到诚实守信。政务守信作为政务诚信的首要要求和基本内涵,其基本内涵就是要待民以诚、对民守信。政务失信是与政务诚信相对应的范畴,指的是政务诚信的缺乏和丧失。从人性论、媒体报道和广大群众的亲身感受等方面,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当前中国社会确实存在着政务失信问题。当前中国的政务失信现象虽然不占主流,但己经比较严重,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可能有较大危害。政务失信的主要表现是承诺言行相悖,政策朝令夕改,信息暗箱操作,政绩造假和庸懒散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政务失信的产生过程是动态的、复杂的,在这个过程中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具体说来,可从制度环境、诚信文化和官员对自利的不当追求三个方面来分析。政务失信治理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目标为提高政务诚信水平和社会信用水平,其要求是政府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治理政务失信,必须健全相关制度安排,要创新政务评价制度,建立及时回应民众需求制度,完善政务失信监督制度,健全政务失信惩戒制度。治理政务失信,必须要重视失信治理的工具选择,要科学运用管制工具规制自利冲动,大力发展信息工具制约自利行为,合理利用市场工具规范自利裁量。治理政务失信,必须要建立文化方略,要树立政务诚信价值观,弘扬政务诚信传统美德,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