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邻星系团的多色测光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系团是宇宙中最大的自引力束缚系统,它示踪了宇宙大尺度结构的“骨架”,由于其演化极其缓慢,它的内部蕴含了大量宇宙早期的信息,因而是我们了解宇宙起源和大尺度结构形成与演化的“活化石”。此外,星系团还是星系间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重要场所,因此它也为我们研究星系演化中的环境效应提供了最为理想的“实验室”。   在本文中,我们利用国家天文台施密特60/90cm望远镜配备的BATC(Beijing-Arizona—Taiwan—Connecticut)多色测光系统,对近邻富星系团A98和A1775进行了15色(a-k,m-p)测光观测,获得了这些天区中星系的光学谱能量分布(SED)。结合SloanDigitalSkySurvey(SDSS)所释放的五个宽波段(u’,g’,r’,i’,z’)的测光数据和光谱,我们研究了上述两个星系团的动力学结构、光度函数以及成员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具体结果如下:   1、从NASA/IPACExtragalacticDatabase(NED)数据库中获得Abell98天区中122个有光谱观测的星系,这些星系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显示:在A98团中心以南~15’处有一个稍高红移的星系群(A98X)。通过κ—test算法,我们确认了这个新星系群的存在。对这个新星系群和星系团A98,我们分别由维里定理估算了它们的质量,并判断得出两者是非引力束缚的。随后,基于BATC多色测光数据,通过双色图、测光红移估计和颜色一星等关系,我们为A98补充了198个新的成员星系。在有光谱的成员星系样本(简称:样本Ⅰ)和扩充后大的成员星系样本(简称:样本Ⅱ)的基础上,我们分别考察了A98的动力学状况。研究结果表明,A98除了前人所发现的南北两个子团A98S和A98N之外,在其西部距团中心~12’处存在着一个新的动力学子结构——A98W。   2、对于A98中74个有光谱的成员星系,我们运用星族合成方法获得了它们的恒星形成率(SFR)时标、平均恒星年龄和星际介质(ISM)金属丰度,并讨论这些物理参量与星系所在处局域面密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密度环境中星系的SFR时标较短,平均恒星年龄偏大(即:其内部大部分的恒星都集中在早期形成,近期很少有恒星形成活动),其ISM的金属丰度也比低密度环境中的星系大。此外,我们还发现亮星系SFR的时标通常偏小,其ISM金属丰度通常偏大。   3、从SDSS和NED数据库中获得了A1775中151个有光谱观测的成员星系的信息。由于这些亮星系数目有限,我们进而结合BATC、SDSS的测光数据,利用测光红移技术获得了该团r’<19m.5的146个新的成员星系。在光谱选的成员星系样本(简称:样本Ⅰ)和扩充后的成员星系样本(简称:样本Ⅱ)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了星系团A1775成员星系的空间分布,并用κ—test算法验证了前人所提到的双结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A1775是由两个沿视线方向的子团构成的,低红移的子团(A1775A)位于高红移子团(A1775B)东南~14’的位置。在考虑了测光红移选的暗成员星系后,在两个子团连线的西北方向上又发现了一个小的子团——A1775C。   4、在A1775成员星系样本Ⅱ的基础上,我们采用Schechter函数,运用χ2最小法拟合了A1775两个子团的光度函数。样本II的光度函数比样本I向暗端推进了两个星等。两个子团的光度函数显示出了各自不同的特性:对子团A1775A的拟合结果为M*r’=-22.06±0.30和α=-1.00±0.08,星系计数较平的延展到了暗端Mr’=-18m.0处;而对星系团主体A1775B的拟合结果为M*r’=-20.75±0.10和α=-0.38±0.08,其星系计数在暗于Mr’=-19m.0后出现明显的下降。这意味着A1775B是一个动力学演化比较充分的系统。相对而言,A1775A所含的暗星系的比例比较高,可能还处在动力学演化的早期阶段。   5、对于A1775样本Ⅰ中的成员星系,我们先从SDSS数据库下载了它们的光谱,然后运用STARLIGHT光谱合成程序,考察了它们的平均恒星年龄与星系形态、距团中心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早型星系的平均恒星年龄要比晚型星系的偏大,且早型星系平均恒星年龄的分布显示出更大的弥散。在团环境中,处在团外围的星系通常比处在团中心区域的星系平均恒星年龄要小。   上述研究结果支持结构形成的等级成团模型:大质量的星系团是通过不断并合小的星系系统(如星系群、贫星系团等)而形成的。同时,星系团还沿着纤维状结构(filaments)吸积场星系。
其他文献
稀土正磷酸盐晶体具有优异的抗辐射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熔点,允许激活离子高浓度掺杂而不会引起浓度猝灭,可作为二极管泵浦固态激光器的基质材料。但是,由于其生长难度较大,晶体的质量及尺寸制约了该晶体在激光器领域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文中选取合适的助熔剂体系,通过助熔剂自发成核的方法首次生长得到以特定浓度稀土离子(Er,Yb,Nd,Ce)掺杂的RePO_4(Re=Y,Lu)晶体,并对他们的晶体结
学位
近年来,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APPJ)沉积薄膜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放电装置的优点是成本低,不需要昂贵的真空设备,操作简单,有利于连续化的生产加工和小型化便携式的使用,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国际上低温等离子体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调查显示,双频(DF)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较之单频驱动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有诸多优点,其结合了低频(LF)与射频(RF)的特点使其较之单独低频(LF)等离
QGP研究中的与硬过程相关的喷注淬火信号的研究方法已经被研究得较为透彻,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到研究QED介质中来研究QED介质的性质。QGP中的喷注淬火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QCD
标准模型(SM)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是目前粒子学界公认的最好的理论。然而SM仍存在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自由参数太多、平庸性、不自然性问题等,因此它被认为是一
学位
当强激光场与分子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如高能阈上电离(HATI)、非顺序双电离(NSDI)、高次谐波的产生(HHG)等许多有趣的非线性强场现象,而分子隧穿电离(TI)是这些强场重散射过程的
双电子复合(DR)及其相关原子过程的研究是原子物理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近年来随着应用研究的需要,基组态为4d/4f复杂结构离子的DR过程备受关注,DR过程中各类效应及通道
河网由大大小小的河流交汇而成,而且组成河网的每条河流总是弯曲的,大弯曲中又包含有小弯曲,这些都是河网的本性。因此,如何描述河网的生成机制和河网的标度规律就为广大研究者所
薄膜晶体管在有源矩阵寻址液晶显示器(AMLCD)中处于关键地位,它的研发历来是该领域研究中的重点。非晶硅薄膜晶体管(α-Si TFT)易于在低温下大面积制备,技术成熟,是目前使用
Solar thermal propulsion (STP) is a form of spacecraft propulsion that makes use of solar power to directly heat propellant, and does not require an elect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