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雌雄同花植物的雌雄功能期决定了花期的长短,对植物繁殖过程及成功有重要作用。雌雄异熟植物花内的雌、雄性期依次出现,环境因素(如温度和降水)和植物特征(如花吸引特征和开花时间等)都会影响雄性期和雌性期的长短。并且开花时间决定了植物雌雄功能的交配机会,最终影响繁殖成功。交配环境假说认为雌雄异熟植物开花时间的差异能引起植物表型性别的变异、改变种群内的交配环境、影响植物对雌雄功能的最佳性分配。为研究雌雄异熟植物的雌雄功能期、表型性别随开花时间的变异模式,及其对雌性繁殖成功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毛茛科雄性先熟植物-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的自然和人工种群的观测,分析种群内花的雌雄功能期、个体间表型性别的变化模式,及其与花特征、雌性繁殖成功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表型选择分析探讨雌雄功能期变化的适合度意义。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与雄性期、雌性期显著相关,但是相关性在种群间不一致,甚至相反,说明还有其他环境因子同时影响雌雄功能期的变化。在花水平,随着植物开花时间的推迟,单花花期越长。在个体水平,同一年两个种群的初次开花时间与单花花期、雄性期呈正相关关系,与花盔高呈负相关关系。个体初次开花时间与雌性期显著负相关,开花越早的个体具有的更长的雌性功能期,但在种群间有差异。而且花的雄性期与花盔高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较大的花有较短的雄性期。随着种群内开花时间的变化,开花早期以雄性期花为主、末期以雌性期花为主,种群内性别环境由偏雄向偏雌转变,而植株个体的平均表型性别则从偏雌转向偏雄。结果支持交配环境假说:雄性先熟的露蕊乌头的开花早期,种群内花的性别比偏雄,种群表型性别环境偏雄性功能,因而植物个体的平均表型性别偏雌,性别分配(即时间分配)偏向雌性功能,而晚开花个体的平均性别偏雄,更偏向雄性功能的分配。通过用种子数和柱头花粉数作为雌性适合度成分进行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对花特征有显著的线性选择差和线性选择梯度,但在不同种群和采用不同雌性适合度成分估计时存在差异。较早的开花总是受到选择,初次开花时间越早,个体产生的种子数越多。开花越早、花雄性期越短的个体有更高的雌性适合度,即选择有利于开花较早的个体缩短花的雄性期。雄性期受到负的选择压力差,而对雌性期的选择差在种群间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更多的花数目和更大的花(花盔高)总体上有利于提高个体雌性适合度,这在不同的种群中是表现一致的。而非线性选择分析发现雌雄功能期与其他花特征受到显著的相关选择。开花越早、花盔更大的个体拥有更高的雌性适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