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参加不同运动项目锻炼的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3.0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把参与不同运动项目锻炼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健康水平相比较。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影响。首先参照项群理论将体育锻炼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目。通过统计分析,并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水平相比较,结果表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对F1(躯体化)、F2(强迫)、F5(焦虑)、F9(精神病)有显著的干预效果;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对F1躯体化、F2强迫、F5焦虑、F8偏执有显著的干预效果;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对F2(强迫)、F3(人际关系))、F4(抑郁)、F6(敌意)有显著的的干预效果;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目对F1(躯体化)、F3(人际关系)、F4(抑郁)有显著的干预效果;为什么不同的运动项目只对特定的心理健康因子有有效的干预效果?文中根据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运动项目对锻炼者的要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上述研究结果分析与结论概括如下建议:1)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时应以运动项目俱乐部的形式2)体育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因材施教,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受挫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3)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