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对血红蛋白影响的临床危险因素探讨

来源 :宜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hl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临床使用利奈唑胺导致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率以及探讨血红蛋白降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利奈唑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之间使用利奈唑胺的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中记录的有关的危险因素,统计患者用药前的基础血红蛋白(H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用药疗程(d)以及患者年龄和性别等基本数据资料。入选的病例共746例,按照相关标准予以排除,最终入选病例122例,按照血红蛋白是否降低分为血红蛋白降低组(A组)和血红蛋白未降低组(B组)。本次研究主要是对A组、B组做危险因素分析,再对血红蛋白降低组(A组)组内进行各个因素的分组进行对比,以找出其内部临界值的影响。结果:1.血红蛋白降低例数57例,占入选病例的46.72%,未降低病例65例,占入选病例的53.28%;A、B两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血红蛋白、患者年龄是引起血红蛋白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2.基础血红蛋白值:A组病例中基础血红蛋白≤105g/L与基础血红蛋白>105g/L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基础血红蛋白≤105g/L是引起患者用药后血红蛋白降低的高危因素。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组病例中用药前ALT、AST正常患者与异常患者数据对比分析,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ALT、AST异常与否均不是患者用药后引起血红蛋白降低的危险因素。4.总胆红素(TBIL):A组病例中用药前TBIL正常患者与异常患者数据对比分析,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TBIL异常与否不是引起患者用药后血红蛋白降低的危险因素。5.用药疗程(d):A组病例中分别对d≤7与d>7、d≤15与d>15、d≤20与d>20做了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用药疗程长短不是引起患者用药后血红蛋白降低的危险因素。6.年龄:A组均值年龄较B组大10岁左右,血红蛋白降低与患者年龄有关。对A组病例年龄≥60岁与年龄<60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年龄≥60岁是引起患者用药后血红蛋白降低的高危因素。结论:本次研究探讨临床使用利奈唑胺引起血红蛋白降低的各个危险因素中,年龄、基础血红白蛋白是造成血红蛋白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基础血红蛋白≤105g/L,则为两因素中的高危因素;本次研究中ALT、AST、TBIL异常和用药疗程长短未表现为影响血红蛋白降低的危险因素。本次研究最终入选病例122例,血红蛋白降低病例57例,发生率为46.72%。
其他文献
<正> 本文所述“古崇拜”,是指氏祖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而言。这是人类早期巫文化观念形态上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对满族萨满舞蹈实际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萨满舞蹈的风格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引言介绍了知识经济对教育的要求、当今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和教学问题及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正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概述。首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上颅内动脉继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83例责任ICAS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机制进行回顾性分
二极管一直对电子工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同时二极管的特性参数检测技术则一直在被探索中。其中,电流-电压(I-V)法是一种经典的检测方法,被用来检测二极管的反向饱
目的研究黑龙江地区满族人群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330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满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红外图像处理系统的计算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硬件良好的图像处理加速性能,所以国内外更多地采用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作为红外成像系统的
本文主要是研究TD-SCDMA信号接收机射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射频电路接收外部射频信号,通过双工器将信号分为A频段和F频段分别送往不同的接收机进行滤波、下变频、增益控制等
通过液化获取化工原料或液化燃料是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有效的液化剂液化麦草,既可以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又可以获得有用的化工原材料。本文选取的环碳酸盐碳酸
当前,全球手机产业正在加快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创新正在深刻影响竞争格局,手机的创新速度和应用多元化特征使其成为信息通信技术融合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业
随着世界能源快速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制备燃料和化学品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大的可再生天然芳香族高分子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