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投资最优规模探析——基于经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视角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an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陆续袭来,中国经济面临空前巨大压力,中国经济能否成功转型,能否实现长期持续均衡增长,成为各界人士讨论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政府公共技资扮演至关重要角色,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在公共投资规模日益扩张的今天,观察我国政府目前的公共投资的规模是否得当,公共投资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对未来的公共投资政策制定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经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以及公共投资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及评析。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了我国公共投资规模的现状以及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之后,基于中国长期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框架内建立公共投资最优规模测算的理论模型,实证部分分析了公共投资最优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基于动态数据和联立方程测算我国公共投资规模。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针对如何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具体的内容及结论如下。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共投资规模现状及公共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公共投资总量上呈上升趋势,区域和行业规模上存在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公共投资从就业,资本积累,技术进步,消费及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的公共投资最优规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阐述公共投资最优规模的相关理论;其二是建立内生增长模型,基于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的视角,从理论上推导出使得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及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公共投资最优规模。
  本文实证分析了公共技资规模的影响因素及估算了我国公共技资最优规模。分析结果表明,公共投资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人口规模、就业人数负相关,与开放程度、城镇化程度、举债能力、征税成本及市场化程度正相关。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算出我国公共投资最优规模约为GDP的9.9%,且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存在净挤出效应。
  本文提出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的政策建议。一是缩减公共投资规模,注重结构调整,尤其要加大教育科研支出比例,优化区域规模结构;二是提高公共投资效率,减少"挤出效应",主要是界定公共投资领域,多样化资金来源;三是完善公共投资监督及决策机制,保证公共投资的最优规模。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分析框架创新,一建立了基于微观主体均衡的经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分析框架,突出"持续均衡"增长。(2)方法创新,实证部分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我国公共投资最优规模,弥补前人估计方法中动态性不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结论与现实相符,但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待改进,且关于公共投资最优效率边界的问题是未来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农业人口众多的中国,促进农业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了生产性服务支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那么在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会促进农业增收、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吗?什么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作用更大?该作用是否存在地域差别?这些问题在以往的文献中并未完全得到解答。本文从理论角度以及全国、
期刊
资本结构是现代公司的核心议题之一,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产的特殊公司,和其它公司相比,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较为特殊。对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研究涉及到银行资本监管、资本充足率的问题。  巴塞尔资本协议被视为全球认可度最高的资本监管规则,为国际金融监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从巴塞尔资本协议Ⅰ到巴塞尔资本协议Ⅱ,再到现在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巴塞尔委员会根据银行业的经营环境与全球金融环境对资本协议不断更新和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