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拨正量刑失衡的天平,实现量刑公正,对于量刑活动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量刑失衡的现象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量刑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量刑情节设置及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规定了较多的法定、酌定量刑情节,《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中也明确了量刑情节适用规则。但从当前实践来看,仍暴露出较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刑事立法以及司法中忽视了责任对于量刑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拨正量刑失衡的天平,实现量刑公正,对于量刑活动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量刑失衡的现象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量刑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量刑情节设置及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规定了较多的法定、酌定量刑情节,《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中也明确了量刑情节适用规则。但从当前实践来看,仍暴露出较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刑事立法以及司法中忽视了责任对于量刑的制约,缺乏将责任和预防分开的观念。规范化量刑方法所确立的量刑规则虽细化、量化了量刑情节,但由于没有区分量刑情节的类型和性质,仍无法妥善处理重复评价问题以及无法妥善处理惩罚和预防犯罪之间的冲突,在量刑中容易致使刑罚溢出,导致量刑失衡。上述问题以侵犯财产罪量刑实践较为显著。当前侵犯财产罪量刑实践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量刑情节适用泛化,情节重复评价,量刑情节识别偏于功利化等问题,致使量刑出现偏差。责任是量刑的基础,对犯罪人判处的刑罚的限度必须与责任的程度相适应。侵犯财产罪量刑情节设置及适用中的上述乱象皆源于对量刑中责任内涵把握的不准确以及以责任为基础的量刑理论的缺失。我国刑法中的刑事责任与大陆法系中的责任是不同的概念。在我国现行刑法体系下,刑事责任仅被作为犯罪论和刑罚论之间的桥梁,并没有实质的内容,无法起到指导量刑以及指导司法实践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引入以责任为理论基础的责任主义作为量刑指导,对侵犯财产罪量刑情节的设置与适用进行全面检视,以厘清当前侵犯财产罪量刑失衡的根源。论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价值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分为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责任主义与量刑的关系。从责任主义的理论介绍以及责任主义与量刑的关系两个维度为展开,确认责任主义在量刑中的机能与价值,明晰责任主义指导下个罪量刑时的一般规则。第二章,侵犯财产罪量刑情节设置及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与缘由。对侵犯财产罪量刑情节设置及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论证与原因分析。第三章,责任主义纳入侵犯财产罪量刑情节设置及适用的前提。对责任主义纳入侵犯财产罪量刑情节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合理性进行证成。第四章,责任主义指导下侵犯财产罪量刑情节的设置与适用。责任主义指导下,侵犯财产罪量刑情节的设置与适用应作出如下完善:第一,遵循责任刑限制预防刑的总体思路,将量刑情节区分为责任刑情节与预防刑情节,对量刑情节分类适用。第二,结合司法实践,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设立罚金预缴制度,将近亲属代缴罚金情节识别为行刑情节。第三,在量刑情节适用时注重对量刑情节的数量性辨别,剔除部分事后悔罪情节作为出罪事由并按照定罪免刑处理。第四,恪守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区分量刑起点数额与基准刑升高数额,在前科犯罪被评价为定罪情节且同时成立累犯的情形下限制从重处罚。
其他文献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受案范围是赔偿权利人能否提起磋商的判断依据,决定着生态环境遭受损害时,磋商制度适用范畴的大小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可救济的程度。同时,磋商制度建立以来,环境污染案件或生态环境损害案件能否进行磋商以及磋商制度与相关环境救济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当前学界争议较大的焦点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受案范围的边界不清,标准不明;二是我国现有规定和标准无法作为判断相关
公司决议是公司与内外发生法律关系的基础,因此,公司决议的效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制定决议时,由于不遵守程序规则、内容瑕疵等,不可避免地会对公司决议的效力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而使公司的决议发生效力瑕疵。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无效和可撤销两种瑕疵决议类型,后又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以下简称“《公司法司法解
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是著名的美国犹太裔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对于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人物,历史总是不乏纷纷议论和各色反响。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2013年为Ray Monk新著《身处高层核心的奥本海默》写下了这篇评论,希望以下摘译能增进《物理》读者对历史的多角度理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传播技术不断兴起,图解电影的价值在信息社会中充分体现出来,图解电影在当今快餐式文化的背景下满足了大众的需求,方便、丰富了大众的生活,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2019年1月7日,图解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著作权侵权案作为第一案出现,2019年1月24日,图解电影《人民的名义》案出现,随后《天下无贼》等四个图解电影案件相继出现,图解电影开始在学界受到关注。由于图解电影的可版
事实是司法裁判的逻辑起点,准确进行事实认定是公正司法的生命线。对于那些广泛引起社会争议的案件,如彭宇案、赵春华枪支案等,从本质上看,是事实认定上发生错漏,致使法官最终认定的案件事实不符合客观真相。事实认定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事实认定真实性标准的宏大叙述到事实如何形成的精细化研究,但并没有深入到法官如何进行事实认定的具体情境认识事实认定问题。从微观视角对法官这一微观主体进行审查,我们将更能全面地理解法
民事诉讼证据作为民事诉讼的基础和关键,对于法官发现案件事实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证据裁判主义之下,法官根据当事双方对抗争论进行事实认定,当事人为了获得于己有利的裁判,一定会尽己所能收集证据来支撑自己的主张。而在证明案件事实的众多证据当中,书证作为证据之王,凭借其直接明确的特点在民事诉讼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时甚至成为决定当事人能否胜诉的直接决定因素。因此,赋予取证人书
增设微罪是刑法扩张和犯罪门槛下降的具体表现之一,与社会追求安全的需求相吻合,也是构建“严而不厉”刑法结构的必经历程。自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原本的“行政处罚—劳动教养—刑罚制裁”违法惩治体系转变为“行政处罚—刑罚制裁”的二元惩治体系,先前由劳动教养制度规制的轻微罪错行为或是被纳入行政处罚体系,或是被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加之随着社会发展,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也在不断地冲击着现有刑法体系,轻微的罪错行为成为
遗嘱信托制度看似为一个新的法律制度,实际上其早在罗马法中就有所体现,因其特有的法律属性而受到大多数国家的青睐。遗嘱信托在我国第一次出现是在二十一年前的《信托法》中,在此之后,遗嘱信托在我国法律上可以说是保持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2020年我国通过的《民法典》提及“遗嘱信托”才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个窗口。然而,在我国涉及遗嘱信托的法律条文实乃有限,《信托法》对遗嘱信托的规定比较薄弱,《民法典》对其规定也只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更好的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维护政府的权威,保护人民的权益,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学术上对于企业破产清算中税收是否具有优先权存在不同的观点,不同国家在此问题也存在不同的立场,我国大多数学者主张税务机关在申报债权后,税收债权具有优先权。《税收征管法》第45条赋予了税收债权先于其他无担保债权优先受偿权的权利。我国《企业破产法》条文对税收债权进行了明确规定,
绿色原则的确立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其确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该原则的司法化,绿色原则在物权领域的适用是绿色原则司法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注意的就是该原则会限制私权。本文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阐述绿色原则在物权领域适用的基础理论。从绿色原则的确立、内涵及性质,再到其与其他原则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其在物权领域适用的价值,即既能改善物权行使的负外部性,又能为正确理解物权规则提供价值指引;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