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互联网逐渐走进普通中国人的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变得重要并且不可或缺。网上社区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公众舆论,不断制造出热点话题及舆论倾向,对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数量明显上升,事件的影响范围逐步扩大,成为威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最大变量,一个群体性事件频繁爆发的中国社会正日渐成形。而在这其中涉及民族因素的群体性事件往往又格外引人瞩目。并且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很容易能够看到互联网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影子。本文通过对国内互联网舆情即有研究的梳理,及对群体性事件发生因素的理论探讨,结合两个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了涉及民族问题的互联网舆情的特点。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跨时空的广泛、极速传递成为现实,并且伴随信息的传播,人们之间结成了新的社会群体关系。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突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界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场域,并重塑着场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新塑造使得互联网变为一个对照实体社会的全新虚拟空间,二者对应共生。实体社会的群体性事件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迅速传播,实现更大范围的动员;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体性事件的进程。文章借助两个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案例,将网络舆情与群体性事件相连,通过对互联网信息的采集并对所采集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文章认为,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纯粹的民族问题互联网舆情,民族因素在互联网环境下已经成为社会动员的工具,应该以一个更广大、更宏观的视野对其进行研究。因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对应关系的存在,对于群体性事件而言,通过事后的研究导向事前,对其发生机理的把握将会是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已经成为形成社会认知、实现社会动员、促成社会集群发展的有力推动力,而舆情就是识别其变化发展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