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冈寒竹复合体隶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井冈寒竹属Gelidocalamus,包括井冈寒竹Gelidocalamus stellatus、蒙竹G.auritus、小蒙竹G.monophyllus、多叶井冈寒竹G.multifolius和武功山短枝竹G.wugongshanensis,目前复合体中各分类群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居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新质,即居群特征。本研究以居群为单位,从模式标本、表型性状、叶表皮微形态和分子等多方面着手,研究了井冈寒竹复合体的表型变异及系统学关系,继而对复合体中疑难分类群提出处理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观察并分析了井冈寒竹复合体的株高、胸径和壁厚等13个数量性状。结果表明,13个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枝下高变异幅度最大(27.6%),叶长宽比最小(6.4%);秆箨、枝箨的被毛,秆壁形态,叶形态和被毛,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和分枝数量等特征在复合体鉴定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胸径、节数、枝下高可作为辅助鉴别特征。2.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叶下表皮细胞形态及附属物是较好的分类依据,而上表皮结构较为简单,分类价值有限。刺毛、大毛、硅细胞以及气孔器的形态与分布可作为某些种的鉴定和复合体成员之间系统关系的参考指标。3.采用欧式平均距离(UPGMA)法进行上述性状的数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体13个居群按地理分布可聚为两大支,即罗霄山脉支系和南岭山脉支系。以欧式平均距离10为阈值,可将13个居群进一步划分为4支,分别是:井冈山居群(JGM)与杆子坑居群(GZD)以及小龙归居群(XLG)聚为一支;九嶷山居群(JYM)与连坪乡居群(LPC)以及黄河村居群(HHV)聚为一支;溶家洞居群(RJC)和武功山居群(WGM)各单独为一支。4.利用2个叶绿体基因片段trnL-F和atpB-rbcL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支持形态性状数值聚类分析结果。分布于南岭山脉的居群聚为一支,分化较为复杂,连坪乡居群(LPC)和黄河村居群(HHV)聚为一支,溶家洞居群(RJC)和九嶷山居群(JYM)各单独为一支。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认为井冈寒竹复合体在不同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化,形成了多个在表型上存在一定差异的居群。分析结果不支持多叶井冈寒竹G.multifolius(黄河村居群)和武功山短枝竹G.wugongshanensis(武功山居群)的成立。此外,支持朱政德和Chris Stapleton将小蒙竹G.monophyllus作为井冈寒竹异名的处理。系统学与形态学结果均显示,复合体中分布于南岭山脉的居群与分布于罗霄山脉的差异较大。由此推测,井冈寒竹复合体的系统演化与地理上的隔离分化有着较大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