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加工技术在国外起步于19世纪初期,发展到现阶段自动化水平已经很高,作为鱼类加工的辅助性工序之一的鱼体定向整理问题在国外也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一难题,且国外常见于海水鱼体的定向,应用于大个体淡水鱼体的定向较为少见。我国的淡水渔业位居世界前列,解决淡水鱼体定向问题可为淡水鱼加工的连续化生产提供一种有效的进料方式。本论文以鲢鱼(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内外鱼体定向整理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农业机械化领域中其他物料的定向技术,提出了利用倾斜振动台面进行淡水鱼体头尾定向和利用渐变滑道进行鱼体腹背定向的方法,并根据此方法原理设计制作了振动试验台,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初步证明了该定向方法的可行性。文章研究了鲢鱼鱼体的摩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鲢鱼鱼体顺鳞方向摩擦角小于逆鳞方向,鱼头部分摩擦角最小,鱼尾部分最大,给水润滑情况下摩擦角小于无水润滑的结果;根据振动试验台的机构模型,结合物料在抖动板上的运动规律,初步估算出当取振动台面振幅B=3mm、筛面角α=10。、鱼体摩擦角φ=50。时,使鱼体在振动台面上保持下行运动所需满足的振动电机转速条件为:505r/min<n<726r/min,所需满足的振动电机激振动力的条件为:767.96N<Fm<1587.2N,以上计算初步确定了后期试验阶段,振动电机频率、电机激振力和台面倾角等参数选取的水平区间。以鱼体落入振动试验台台面的初始体位(A)、振动电机频率(B)、激振力(C)和振动台面倾斜角(D)为因素,以鱼体定向成功率L和定向耗时t为试验指标,进行了鱼体头尾定向试验;以渐变滑道夹角(a)、振动电机频率(b)、激振力(c)和振动台面倾斜角(d)为因素,以鱼体定向成功率(L)和定向耗时(t)为指标进行了鱼体腹背定向试验。试验结果为头尾定向的总定位成功率达到了97.53%,定向动作可在0.65~3.75s内完成;腹背定位的总定位成功率达97.5%,定向动作可在0.39~5.03s内完成,试验各个因素对鱼体定向耗时均具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证明了利用倾斜振动台面进行鱼体头尾定向和利用渐变滑道进行鱼体腹背定向的原理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