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在风沙地区建设有较多的大型变电站。风沙较大时,沙尘对变电站建(构)筑物、电气设备本体及运行产生较大危害,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变电站配电室内设备运行时会散发大量热量,若不及时消除室内余热,变配电设备易发生过温故障,有损其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性。为此,针对风沙地区变电站配电室,如何有效解决室外防风沙及室内通风散热的问题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前期对兰州新区某35kV SVC配电室进行现场实测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同一测点实测平均值和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两者吻合度较好,验证了本文预采用数值模型和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随后基于风沙地区某变电站实际工程,以站内散热量最大的35kV SVC配电室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风沙地区变配电室内外流场的主要因素,并采用CFD方法分两大板块进行模拟计算:一是模拟原始通风方案、优化方案、不同送风速度、不同送风温度、百叶窗不同进风角度下各工况的配电室内流场,研究其分布规律,探讨有助于配电室通风降温的最佳参数;二是模拟风沙两相流下配电室外流场,主要研究不同风速、不同粒径沙尘对室外流场及沙粒运动轨迹的影响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在保证进风参数不变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优化方案,将进风百叶窗个数由6个增加至9个即增大50%的进风口面积,可有效改善配电室通风降温较差的问题。(2)确保其他进风参数不变时,随着送风速度的增加配电室通风降温效果越明显;进风温度为303K,风速达到0.5m/s时,可消除电气设备产生的余热;进风速度为0.5m/s,温度不超过306K时,可有效降低室内高温;考虑防沙尘的前提下,当进风百叶窗角度为60°时,配电室通风降温效果最佳。(3)室外风沙流经配电室,正压集中分布在配电室迎风面,负压主要分布在其两侧及背风面;随着室外风速的增大,配电室背风面负压区域明显变大,涡流愈加强烈;配电室顶部及两侧斜后方出现“局部大风”,其最大速度为来流风速的1.26倍。(4)各风速下同粒径的沙粒运动轨迹分布较为相似,同风速下各粒径的沙粒运动轨迹分布不尽相同;风速越大,粒径越小,沙粒随风跃移距离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