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的抑郁症状和脑局部血流速度(CBFV)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SIVD的诊断标准选取57例患者,分别调查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脂质异常、心脏病症状、吸烟、饮酒、脑血管病家族史、精神疾病及其家族史等;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图(ECG)有无异常;生化检查血糖、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等。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进行评定患者的认知及抑郁症状。应用了GE Signa1.5T超导磁共振根据Abaron-Peretz标准将SIVD患者白质疏松(LA)分为4级。应用2-MHz脉冲波TCD监测仪(型号:GE vivid 7 Dimension)测量SIVD患者CBFV,探测深度分别为50~55 mm(MCA)、60~70 mm(ACA)、60~70mmP2区段(PCA)。按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顺序,在3分钟内探测15次相连的心动周期,记录下两侧MCA(MCA-R,MCA-L)、两侧ACA(ACA-R,ACA-L)和两侧PCA(PCA-R,PCA-L)的收缩峰值(systolic CBFV,Vs),舒张期末流速(diastolic CBFV,Vd),平均流速(Mean CBFV,Vm),求得均数作为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57例SIVD患者按照HAMD得分20为标准分:SIVD伴发抑郁组(SIVD-D,n=27)和不伴发抑郁组(SIVD-ND,n=30),发生率为47.4%。SIVD-D组和SIVD-ND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受试对象的血管危险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显示两组的血管危险因素分布均匀。SIVD-D组的MMSE和MoCA总分和SIVD-ND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SIVD-D组中2级14例,3级13例;SIVD-ND组中2级16例,3级14例;两组受试对象的LA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SIVD-D组两侧MCA和ACA的CBFV较SIVD-ND组均显著降低(P<0.05~0.001);SIVD-D组左侧MCA和ACA的CBFV较右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SIVD-D组两侧PCA的CBFV与SIVD-N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VD患者广泛存在抑郁症状。SIVD合并有抑郁症状者存在MCA和ACA的CBFV减低,且左侧较右侧减低更为显著。两组间影像学结果(MRI的白质疏松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CBFV变化较之结构变化能够更早期地反映SIVD伴随抑郁症状的病理生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