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体成分和骨密度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07例正常体检中老年人群(40-70岁)为研究对象,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720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体成分(体脂肪、骨骼肌含量、身体水分含量、蛋白质、矿物质含量、体脂百分数、去脂体重);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腰椎T值、腰椎骨量值、股骨T值、股骨骨量值。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实际临床工作中通常用T值来判断自己的骨密度是否正常,T值>-1为骨量正常,-2.5≤T值≤-1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研究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需进行方差齐性检验。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之间体成分差异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组间的体成分变化情况及骨密度变化情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体成分分析:男性组中,40-49岁组、50-59岁组、60-70岁组在骨骼肌、蛋白质、矿物质含量、身体水分含量、去脂体重方面依次呈现下降的趋势(p<0.01),在体脂肪和体脂百分比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女性组中,40-49岁组、50-59岁组、60-70岁组在骨骼肌、蛋白质、矿物质含量、身体水分含量、去脂体重方面依次呈现下降的趋势(p<0.01),在体脂肪和体脂百分比方面依次呈现上升趋势(p<0.01)。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体成分差异分析可以看出,男性在骨骼肌、蛋白质、矿物质、身体水分含量、去脂体重方面显著高于中老年女性(p<0.01),在体脂肪和体脂百分比方面则显著低于后者(p<0.01)。2.骨密度分析:男性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70岁组在腰椎T值、腰椎骨量、股骨T值、股骨骨量方面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且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所占百分比依次上升(p<0.01)。女性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70岁组在腰椎T值、腰椎骨量、股骨T值、股骨骨量方面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且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所占百分比依次上升(p<0.01)。男性与女性之间骨密度差异分析可以看出,男性组在腰椎T值、腰椎骨量、股骨骨量方面显著高于女性组,两者在股骨T值方面没有明显差别。3.骨密度与体成分相关性分析:骨量正常组在骨骼肌、蛋白质、体脂肪、矿物质含量、身体水成分、去脂体重、BMI多项体成分检测指标方面显著高于骨量下降组(p<0.001);中老年男性骨量正常组体脂肪相对于骨量减少组明显升高,体脂百分比没有明显差异,而中老年女性以上两项体成分均无明显变化。利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中老年男性腰椎以及股骨骨密度与体成分骨骼肌、蛋白质、体脂肪、矿物质含量、身体水分含量、去脂体重、BMI呈正相关(p<0.01),与体脂肪比无相关性(p>0.05),腰椎骨密度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股骨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性(p<0.01);中老年女性腰椎以及股骨骨密度与体成分骨骼肌、蛋白质、体脂肪、矿物质含量、身体水分含量、去脂体重、BMI呈正相关(p<0.05),与体脂肪比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中老年人群体成分和骨量随着年龄增加呈现流失的趋势,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通过对人体成分的分析,可对骨密度异常作出预判,为科学调整膳食及合理运动提供依据,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尽早预防、发现代谢相关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