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热程度评估方法的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平均体温与发热强度在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热程度中的差异,了解发热强度在评估发热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每名患者的原始体温值分别按平均体温及发热强度的公式计算出受伤后1、3、5、7天内的平均体温值及发热强度值;按照患者伤后1~2年的GOS预后评分,将1-3级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将4~5级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分别比较平均体温值及发热强度值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1.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平均体温值比较:1天、3天、5天及7天的各个时间段内两组间的平均体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发热强度值比较:1天、3天、5天及7天内的各个时间段内两组间的发热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原始体温值比较:两组患者的原始体温的平均体温值相等或相近时,预后不良组的发热值(>37.3℃)的构成比高于预后良好组。结论:1、不同的评估发热程度方法会影响脑外伤临床研究结果的判断。2、发热强度比平均体温能更准确地评估脑外伤患者的发热状况。第二章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caspase-3、 caspase-9及预后的影响目的:通过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7天内的体温持续控制在36~37℃,了解体温控制对患者脑脊液中caspase-3、caspase-9的浓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将患者急性期7天内的肛温持续控制在36~37℃内;对照组患者未进行体温的持续控制;两组患者均行侧脑室穿刺术,收集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的脑脊液标本,检测患者脑脊液中caspase-3、caspase-9的浓度;随访记录患者受伤后3~6个月内GOS预后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中caspase-3、caspase-9的浓度及预后的差异。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预后的比较:实验组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31.8%,预后良好率68.2%;对照组预后不良的发生率65%,预后良好率35%;两组间预后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脑脊液中caspase-3浓度的比较:第1天两组间浓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天、5天及7天实验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脑脊液中caspase-9浓度的比较,第1天两组间浓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第3天、5天及7天实验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将伤后7天内体温控制在36~37℃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2、体温控制在36~37℃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caspase-3及caspase-9的浓度,减少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