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pf443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Both-sided LASIK BSL)角膜创口愈合过程及该手术方式治疗近视的可预测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1实验研究部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右眼按-3.00D行LASIK,左眼角膜瓣上基质和基质床上分别按-1.50D行BSL,分别于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随机选取6只动物,行裂隙灯、活体共焦显微镜、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镜检查。2临床研究部分:近视患者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组,每组随机抽出6例近视患者,共18例(36眼)接受BSL,另外每组随机抽出8例近视患者,共24例(48眼)接受常规LASIK手术。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变化情况。结果:1动物试验:BSL术后角膜中央区透明,没有雾状浑浊(haze),早期角膜瓣边缘上皮增厚,部分角膜瓣边缘可见上皮折叠植入生长,变厚的上皮下角膜基质轻度不规则,随时间逐渐趋于正常。术后各时间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活体共焦显微镜下:BSL术后角膜瓣层间出现散在高反光颗粒,早期部分基质细胞激活,术后第1天,创面前基质细胞数比LASIK术后减少,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BSL组与LASIK组比较上皮基底细胞、创面后基质细胞、反光颗粒、激活细胞、神经纤维及内皮细胞数量与术后同时期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射电镜下:BSL术后早期上皮细胞轻微变性,少量纤维细胞核染色质边集,角膜瓣边缘局部胶原排列稍紊乱。1个月时基质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直径大小一致。角膜各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角膜愈合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与LASIK术后相似。2临床试验:BSL术后角膜基质床剩余厚度大于常规LASIK方案,损伤指数和承载因子小于常规LASIK方案,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95%以上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稳定,角膜地形图规则。BSL术后总像差比术前减少;高阶像差比术前增加,随时间逐渐减少,但3个月时仍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其中以球差增加为主,彗差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SL术后CSF改变表现为早期整体下降,1个月时CSF降低在低频率和中、低频率段明显,术后3个月时,大部分频率的CSF已接近或达到术前水平。BSL组与LASIK组比较,手术前后相同时期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总像差、高阶像差、彗差、球差、CSF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生物组织反应轻微,角膜愈合反应程度与普通LASIK术后相似。2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同时为最大限度的保留角膜基质床的剩余厚度创造了条件,是治疗近视的一种好的选择。
其他文献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基因型亲本间的有性杂交和基因重组,对所创造的变异实施多代选择、鉴定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据统计,我国常规稻推广品种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
内置打印机的摄像机 索尼公司最近开发出内置彩色打印机的磁带摄像机“DCR—TRV820K”,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该产品为配置10cm液晶显示器的Digital8方式磁带摄像机,已从今年 4月 20日起上市,价格为 18.5万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