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超高韧性、超高耐久性、抗高温、抗冲击、耐腐蚀、高体积稳定性等多重优越性能的一种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取得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发展RPC材料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势在必行,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大跨桥梁、海洋中钻井平台等复杂环境的建筑中的使用更是诸多学者们的研究的热点。RPC材料针对普通混凝土骨料和胶凝材料的过渡区易形成薄弱环节,工作时容易开展成微细裂缝从而产生应力集中并导致裂缝扩展这样的破坏形式进行改进,配制过程中去除粗骨料,同时加入硅灰等活性混合材,减小结构内部空隙和微缺陷,同时使用高效减水剂和短切纤维材料提高RPC性能。RPC在结构应用时的关键之一是本构关系模型,但由于RPC本身材料的高度复杂性,内部损伤不确定性、非均质、非定向等特点都使得难以给出准确的本构关系。与此同时试验结果离散性大,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的研究还很不成熟,目前没有RPC结构设计规范或准则,也没有权威的单轴或多轴受压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本文就此给出了其单轴受压本构的试验方法,并进行了其曲线的拟合,同时给出不同配合比下的应力-应变的完整全曲线。为了得到RPC单轴受压全曲线,在试验中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通过增大试验机压力板的通体刚度,二是采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的适当的荷载控制以及位移控制施加荷载,在保证RPC强度的前提下得到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水胶比、砂胶比、纤维掺量、养护制度等因素都会对RPC各方面性能产生影响。本文讨论了这些因素对RPC抗压强度、流动性等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分别得到了不加纤维和加上玄武岩纤维的RPC100的最佳配合比。本文通过试验和曲线拟合两种途径得到了完整的RPC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将试验所得曲线转为横纵坐标都为1的图形,与模拟的曲线进行比较,得到待定参数值,并通过试验给出不同配合比的RPC的应力-应变曲线。本文通过试验给出RPC100的弹性模量、比例极限、峰值应变、泊松比等重要的结构设计参数,从统计意义上验证了RPC100的标准抗压强度保证率的问题,并得到了RPC100的抗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设计值以及试配强度。为该材料在工程中的设计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