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洋官报》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有待再认识、再评估的问题。由它起,结束了中国古代邸报的历史,开启了现代化官报的历程。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北洋官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创造了诸多第一,例如:它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产生重要影响的政府官报;是我国第一份邮发报纸;是我国最早采用铜板印刷技术的报纸。但目前史学界对该报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着重研究了《北洋官报》的整体面貌,并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对《北洋官报》的宣传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北洋官报》创办于庚子之变后,大清国势衰微,半殖民地程度加深之际。清末统治者决定实行新政,继而实行“预备立宪”,开启了中国近代宪政的历史。得益于袁世凯利益集团的支持,《北洋官报》成为直隶新政的产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通上下,开风气,传播新政新学,促进国家富强,成为报纸的办报目的。从外在形式形态上看,《北洋官报》与古代邸报大大不同。报纸取法日本,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尝试新的编辑形式,探索各种渠道促进发行,实行邮递制度,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实乃开新式官报风气之先。该报成为后继创办的官报模仿的典范,甚至影响了民国时期创办的报纸。从内容上来看,《北洋官报》已蜕变成现代化报刊。官报的办报主旨和编辑思想清晰明确。报纸栏目不断调整和完善,内容丰富。创办初期,官报封面刊载《圣谕广训》。除此之外,官报一直刊载“宫门抄”、“上谕”及“辕门抄”。其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充分反映了《北洋官报》对于皇权秩序的维护和尊崇。《奏议录要》、《公牍录要》和《文告录要》是《北洋官报》的重要内容,每期要占3到5个版面,刊载直隶本省及中枢各机关及各省各部门的重要奏议、公文及文告。相较于前时代的邸报、京报与同时代的民办报刊,《北洋官报》刊载更多的政务信息。这充分反映了《北洋官报》的官报性质。另一方面,奏议、公牍、文告属于清政府的行政工作内容,大量政务信息的公开报道,也反映了清政府向现代政治文明的一定程度的转型,营造了新政有序开展的表象。《北洋官报》大量刊载新闻,实现了新闻纸的基本传播功能。其中,国内新闻覆盖地域广,涉及类别多,重点报道清末新政。它对“学务新政”的报道数量最多,涉及问题较为深入;对“经济新政”的报道重在引导社会兴工振商;对“警务新政”的报道充分反映出袁世凯的警政思想,有效协助了直隶警政的建设;1906年后,集中宣传报道“预备立宪”,尤其对立宪知识的普及贯穿始终。国外新闻在《北洋官报》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创刊之日起,就设有专栏,专门刊载。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是官报刊载国外新闻的重要目的。其刊载的国外新闻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主要关注的是资本主义列强,对“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也有报道,由于外交关系,受关注度最高的是日本。关注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相对来说,《北洋官报》的评论并不突出。其评论随着清政府对新政的重视程度与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进展状况而时有时无。报纸上开过评论专栏,发表过慷慨激越的言辞,为新政和预备立宪摇旗呐喊,也试图寻找符合其利益诉求的思想或观点,加以宣传或推广,为清政府政治改革找到思想支撑和依傍,借以维护中央权威,强化中央意志。通过对《北洋官报》形态与内容的分析,本文认为:《北洋官报》已脱离古代邸报的样态,具备了现代媒介传播的部分功能。它促进了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在清政府实行新政及“预备立宪”过程中,《北洋官报》起到了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能够促进清末官员思想的现代化;并促进了社会政治文化形态向现代化过渡。《北洋官报》作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不仅宣告了古代形态官报的终结;推进了出版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报人的地位;而且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和专业化的编辑理念与编辑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