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也是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关键课程。《哲学与文化》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教材,是对《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两本教材的全面整合与重构。依托《哲学与文化》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践行,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合理地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之与《哲学与文化》课程的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也是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关键课程。《哲学与文化》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教材,是对《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两本教材的全面整合与重构。依托《哲学与文化》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践行,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合理地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之与《哲学与文化》课程的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契合,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本文从“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三个方面着手,探讨基于高中《哲学与文化》课程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意义、主要内容和开发策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章:主要探讨基于高中《哲学与文化》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核心概念、开发可行性和开发作用。核心概念包括高中《哲学与文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内涵;开发的可行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哲学与文化》课程内容上存在契合性、教学目标上存在一致性这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开发作用包括促进《哲学与文化》课程的丰富性和育人性。本章主要是对于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厘清研究的可能性和作用。第二章:分析基于高中《哲学与文化》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主要结合《哲学与文化》的课程内容,从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三方面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具体内容。在思想观念上,将道法自然思想、修身爱国思想和民本思想分别与课程中的“运动的规律性”、“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以及“寻觅社会的真谛”等内容结合起来;在人文精神上,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天人合一思想和大公无私精神分别与课程中“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把握世界的规律”和“实现人生的价值”等内容相对接;在道德规范上,将仁爱思想和诚信观念分别与课程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结合起来。第三章:基于高中《哲学与文化》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策略分析。本章就如何根据高中《哲学与文化》课程的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态,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原则、主体策略、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外活动策略等。开发需要遵循育人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主体策略从教师出发,培养教师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能力,增强教师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能力。课堂教学策略包括分析不同时期思想观念的价值因素,以优秀传统典籍和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和利用优质电视和网络节目。课外活动策略上,开展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观活动,组织制作家乡文化名片的小组活动和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的集体活动等。
其他文献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传感技术获得大力发展,成为评估国家信息化程度的标志,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统称为信息技术的支柱,主要涉及的活动为传感器、信息识别、设计、检测、制造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将超材料技术与传感技术的交叉结合,是实现了科技革新的趋势。超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合成材料,具有自然界不存在的特殊物理功能,主要应用范围在生活、军事、工业等方方面面,而电磁超材料的优势尤为突出,目前主要应用于雷达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师范生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范生未来将要站在教学岗位上,因此要重点培养他们。对于化学,就要关注化学职前教师的学习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必备的能力,而化学职前教师处于专业教师的开始阶段,提高其相应问题解决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化学问题解决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可以更加丰富,因此利用眼动实验法和口语报告法的优势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在中学教育中,微课已成为促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评价微课、构建微课的评价量表对指引微课建设和提升微课质量具有关键性的导向作用。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构建适用于中学各学科的微课评价量表,能为学科微课的评价和制作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比较了微课的特征、已有的微课评价研究和微课比赛的评分标
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承载了一座城市的门户形象作用,其整体质量的高低对市容市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影响。然而现有景观的营造中,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存在诸如树种选择单一、常绿落叶比例不合理、植物景观大同小异、缺乏养护管理等问题,且目前关于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重庆市中心城区47条道路,共计54个调查样段为研究对象,分现状调查和景观评价两部分内容展开。首先,实地调研行道树绿化
相异构想(Alternative Framework)是指那些与科学概念不完全一致的,或者偏离了科学现象本质的观念或想法。学习者在许多概念上存在着相异构想,产生这些相异构想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经验(前科学概念);还有可能是在学习阶段中多种因素影响产生的相异构想,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导、对教材中概念与例子的误解、知识的负迁移等等因素。相异构想具有顽固性,它们并不会随着时
理想信念“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事关个人健康成长的方向问题。正所谓,“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理想信念培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把握住高中阶段这一关键时期。高中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对象,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急需教育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和国家未来发展紧密结合,从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合格人才。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育高中生的理想信
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教育部提出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响应课改,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何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以核心素养为指引选择学习内容?采取何种教学过程和方法能够保证核心素养的目标得到落实?如何评价学生达到相应的素养目标?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本研究在综合阅读大量文献的基
英语写作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实践活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写作教学一直存在阅读与写作分割,输入和输出脱离的问题。2012年,王初明提出的“读后续写”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几乎从未接触过“读后续写”,使得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写作无从下手。2001年,教育部出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倡导学生互相的合作。同伴互助学习要求学生在互动和帮助下
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是1986年引入中国的,这对我国当时笼统模糊的课程标准带来了巨大的启示,推动我国学者基于中国国情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提出了“三维目标”。至此,课程标准不再关注知识本位,转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2020年新修订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教育强国”的目标,教师教学更应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体现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仍然适
我国是世界上茶园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有超过60%的茶园分布在丘陵山区,丘陵山区独特的地形限制了茶园的自动化管理。茶树的病虫害防护在茶园的日常管理中尤为重要,如今茶园自动化管理中喷药作业基本靠人工完成,使得劳动力紧张,作业成本增加。传统的喷杆式喷药装置,无法实现高效、精准且低污染的喷药。为实现丘陵山区茶园自动化喷药,解决我国目前丘陵山区茶园喷药质量差、喷药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