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来,关于东北“伪满”时期城市建筑的著述已不知有多少,这其中,有从历史而论的,有从文物保护而论的,有从方志物语而论的,有从城市建筑本身而论的;从城市建筑本身而论者,又有从城市整体规划而论的,有从具体建筑物而论的;从具体建筑本身而论者,又各有侧重不同,或论建筑风格样式,或论建筑艺术传承,或论建筑外部状貌,或论建筑内部空间,或论建筑西方样式,或论建筑东方元素,或论建筑的装饰形式,或论建筑的材料使用,甚至还有从现代数字科技的角度去加以打量和言说的,这些都为有兴趣或有志于研究者带来了很大方便,如果想有所知道,到这些著述中去看看,便会了解许多。方便固然方便,却也缺少了柳暗花明的发现的乐趣,放就在身边的实物不看,只以书面了解为满足,就如英国女作家吴尔夫在她的《谈谈伊夫林》一文中所说的:“我们不想再从事什么个人发现活动,我们只要查查百科全书就行了。”已有人介绍和谈论的,如果没有新而且深的见解和发现,笔者皆尽量回避,不再向其间再增添赘语,笔者的兴趣之所在,是通过东北“伪满”时期的城市建筑去注目和考量东北文化。这个兴趣,这个文化,又可以具体而言,亦即笔者的兴趣所向之文化是一种碰撞、传播、交流、会融的文化,或说是一种碰撞、传播、交流、会融的文化现象,就像有人从餐饮去透视文化,有人从服饰去透视文化,有人从农耕去透视文化,有人从艺术去透视文化,笔者是意欲从东北“伪满”时期的城市建筑这一特定的视角去打量文化,看看在那样一种特殊的政治和历史背景下,文化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它有否发展、融会的可能,又是怎么对应和变化的。经过一路研究,笔者发现,文化自有生命在,尽管历史会有非常时候,但就如孙进己先生说的即使如此,客观上,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还是会有着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东北“伪满”时期共有14年(从1931年——1945年),详加看去,这14年的建筑,有草创,有幼稚,也有走向成熟的趋势;有标新,有立异,也有设计者的个人风格;有异域特点,有中国元素,也有中西合璧,古今一体,其中又皆藏有文化信息在。毋庸置疑,那个特殊的年代所建造的这些建筑,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不愿意回忆起的往事。但是建筑艺术毕竟是艺术,因而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比较公正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建筑物,它们已经成为一段历史,也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民族资源,因而要对其进行保护。同时,该时期的建筑所具有其独特的特点,笔者便尝试着以文化传播和融会为视角,将这14年的建筑分门别类去打量,以期为中国当代城市的文化建设寻到些可资借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