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鞘翅目象甲科)原产于北美地区,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入侵我国。其幼虫蛀食稻根,成虫取食水稻叶片,在我国单季稻区一年仅发生一代,但是在双季稻区如浙江东南部,一年发生两代,其中第一代发生为害较重,第二代密度较低。第一代雌虫中90%以上的个体进入夏季滞育、进而越冬,其余个体取食后生殖发育,在晚稻上形成第二代。
本研究表明,在稻水象甲进入滞育后,与发育期相比有许多基因出现差异表达,包括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I),细胞色素B,12S/16S rRNA等。其中以CoxI的差异表达最为明显。自然条件下这些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与羽化后一代象甲因取食寄主、活动活跃、飞行肌需发育故而新陈代谢水平高有关。
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一代成虫在刚羽化时CoxI表达水平较低,室内条件下取食2周后其表达水平依然很低;此后,该基因在整个冬季(9-12月有)均处于一个很低的表达水平。与发育期相比,一代初羽虫的CoxI表达水平要低6倍左右,羽化后取食2周后要低近40倍。
本研究结果可丰富我们对稻水象甲夏季滞育分子机制的认识,也为今后判断稻水象甲一代成虫中的二代虫源比例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