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区域划分,战国文字可分为齐系文字、晋系文字、燕系文字、楚系文字和秦系文字。石鼓文是现存的秦系文字的代表。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文字形体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字的异形现象非常的严重,文字的形体变化多端。许多字体的变化没有什么规律。这一时期的文字内部形体变化差异比较大,我们不仅要看到其内部的差异,还要看到这一时期文字在形体上的相似之处。文字形体是异中有同,不能忽视其相同的方面。此外,这一时期的文字属于整个文字发展时期的某一部分,它同时也具有文字发展的共性,其内部的文字发展机制与人类思维发展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一致性。 观察发现,这一时期的文字内部存在文字形体上的相似。特别是石鼓文与晋系文字,由于地域上的相互接近,政治上的各种联系,文化上的各种影响等原因,使两国的文字虽然是在战国文字体系这一内部差异比较大的系统内,但两者的字体在形体上还是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此外,石鼓文这一处于一个过渡时期的文字,一方面沿袭着西周金文的传统,另一方面对小篆字体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处于这一中间状态,石鼓文在形体上与小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观察发现,石鼓文的字体形状更加的圆润矮小,而小篆的字体更像是石鼓文的拉长版,变得更加的瘦高细长。在战国文字系统中除了形体相似外,一些字象形性的特点不那么明显,逐渐变得线条化,平直化,甚至逐渐的抽象,变成了抽象性的符号。而这种抽象性的符号不仅表现在一些动物的字,还逐渐的变成了一种程式化的部件。这些程式化的部件保留下来,又成为其他字的组成部分,这些部件不仅字体相似,连其变化的内容也一并保留下来。 本文主要从形体相似与符号化的方面对石鼓文和战国其他国家的文字进行研究。指出在战国文字在形体相异的同时也存在着形体相似,其内部也有符号化的特点。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主要包括石鼓文的论述和战国文字的概述。第二部分列举了石鼓文与战国其他国家的文字,以此为例首先讨论了石鼓文与晋系文字在形体上的相似以及石鼓文跟小篆的相似;其次把石鼓文为代表的秦系文字和战国其他国家的文字进行比较,指出它们之间在形体上同样存在相似。第三部分是指出了一种符号化的特点。通过举例把战国各个时期的文字进行比较,发现其象形性逐渐减弱,逐渐变为了抽象性,符号化的符号。有些字的部件逐渐固定下来,成为一些程序化,固定化的部件并传承下去。这是一种由象形变的不象形,逐渐变成抽象性、程式化部件并传承下去的符号化过程。第四部分指出了文字形体相似与符号化都是文字发展的特点,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共同促进文字发展。第五部分是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