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在时代的呼唤催育下,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生成的,标志着马克思向新的世界观迈进,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一环。因此研究异化劳动理论,对清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早期哲学发展脉络,对研究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和本质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在批判吸收了历史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对异化概念做了历史的改造和提升。黑格尔劳动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类”的思想以及“把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的主体”思想构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直接哲学思想来源;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和赫斯的经济异化观也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经济思想资源。马克思以生产劳动为核心主题,以人本主义为逻辑运转,展开了异化劳动的理论建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进行了道德、价值和历史的批判,然而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深处也隐藏着一条从社会历史现实出发的隐性逻辑,正是由于人本主义哲学运思,使异化劳动理论没有从根本上走出历史唯心主义视野,也正是由于两种逻辑的异质,使马克思在以后理论创作中逐渐扬弃了人本主义逻辑建构。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揭穿了“私有财产”的本质,从而揭示了私有财产的历史性、暂时性,并从分工的视角去深入探讨异化劳动的根源,进一步为探索私有制的起源找到历史根据。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向我们系统论述了扬弃异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共产主义是扬弃异化、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根本途径。异化劳动理论即内含了马克思对人类主体创造能力的崇尚,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寻求无产阶级革命根据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然而作为早期的理论攻坚,异化劳动理论具有无法超越历史的局限性,离马克思成熟理论唯物史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必然环节,异化劳动理论为唯物史观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