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坝——石棚沟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zhou41466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兰坝-石棚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草原向森林、东亚阔叶林向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双重交汇的过渡地带。区内自然景观非常复杂,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保护区于1997年成立,2001年列为自治区级保护区,2011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但是期间苔藓植物区系研究工作一直停留在空白阶段。本文首次对乌兰坝-石棚沟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以期在补充内蒙古苔藓植物区系研究资料的同时,为揭示该地区区系历史成因、开展科学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乌兰坝-石棚沟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采集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乌兰坝-石棚沟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39科、86属、181种(含1亚种,5变种),其中内蒙古新记录6种;中国新记录4种:长柄紫萼藓GrimmialongirostrisHook.,毛尖连轴藓Schistidiumlancifolium(Kindb.)Blom.,平叶真藓BryumlaevifilumSyed.,凹叶毛灰藓Homomalliumadnatum(Hedw.)Broth.;统计了乌兰坝-石棚沟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16种,其中极危3种,濒危4种,易危9种。从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分析、地区之间苔藓植物区系组成和区系地理成分的比较、生境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对该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灰藓科Hypnaceae等旱生藓类在保护区占有优势地位;真藓属Bryum,匐灯藓属Plagiomnium,紫萼藓属Grimmia为保护区的主要优势属;本区区系地理成分主要是以北温带成分为主(50.83%),其次为世界广布成分(16.02%)和东亚成分(14.36%);通过地区之间苔藓植物区系组成的相似性比较和区系地理成分的聚类分析,得出本区苔藓植物区系与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七老图山等内蒙古地区相似性高,体现了蒙新区、东北区和华北区交汇过渡地带的特点;对苔藓植物生境多样性的研究发现,野生林下生境为本区苔藓植物最丰富的生境,所以加强对保护区野生森林资源的保护对于保护本区苔藓植物的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以苔藓植物为切入点,论证了建立乌兰坝-石棚沟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资源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文章提出以≥10℃积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12月到次年3月月平均降水量和年降水量作为云南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基于125个气象站历年气候资料和1∶25万地理信息数据
会议
利用1960~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0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近51a来≥0℃和≥1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气候
会议
  利用南疆地区52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逐年≥10℃积温、无霜冻期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各热量要素
会议
  利用1980-2013年北疆玛纳斯河流域—乌兰乌苏站长期的农气观测实验资料,对三个典型棉花种植时期:裸地沟灌时期(1980-1993),覆膜沟灌时期(1994-2003),膜下滴灌时期(2004-20
会议
锆和铪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构建核反应堆的重要材料。锆和铪具有相似的外电子结构,因镧系收缩的影响,锆和铪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性质都极为相似。自然界中,锆和铪往往是共生的
  基于对2015年1月15日3月10日期间的气候观测场和蓝莓设施大棚内的空气温度进行测定,分析了蓝莓设施内外的温度日平均、最高最低及晴天、阴天的温度变化对蓝莓冬季休眠的影
学位
  通过对2014年阿勒泰地区沙棘萌动期—开花期—坐果期跟踪观测和历年发育期、冻害调查,发现2014年阿勒泰地区沙棘发育期较历年明显偏早10天左右,且花期遭遇轻度冻害.通过对
会议
文章以2007、2009、2010、2016年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的田野调查中收集的长篇语料为依据,以现代音系学理论为指导,对罗布泊方言中的音变现象进行描写与分析。研究表明,罗布泊方
  基于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保证率分析以及ArcGIS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影响哈密瓜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