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南族肥套是流行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一隅的毛南山乡,熔毛南族多种传统艺术形态为一炉,表达毛南族传统的神人和融期盼,并且试图通过多种方式达成神人和融目的,其本身蕴含有丰富的艺术元素的综合宗教性仪式。肥套是广西毛南族人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人生大典,是人们最为注重的人生仪式。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广西毛南山乡,毛南族几乎每家每户的每一代人都要举办一次肥套。直到今天,毛南山乡的绝大多数毛南族人仍然热衷此一仪式。在某种程度上讲,肥套已经成为毛南族人一生的牵挂。毛南族肥套有着独特的孕育与发展道路,与广西百越系各民族的傩愿既有联系更有区别,是毛南族诸多传统生活场景的浓缩,也是打开毛南族人传统文化心理的重要钥匙,还是研究毛南族传统艺术的重要视角。毛南族肥套系逐渐艺术化的宗教仪式,客观上体现了聚合与离散高度统一的民间素朴的艺术建构手法,在体现神人和融期盼以及通过各种方式达致神人和融目的之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和融族群、和融社会及和融自然。它熔铸并展现了多种艺术元素,初具毛南族戏剧艺术雏形,但仍然未能成为戏剧。毛南族肥套有韵文朗诵、故事说唱、歌舞表演以及敬神法事等。表演肥套的毛南族师公是毛南山乡一个亦巫亦农、号称能够在特殊情境下沟通神界与人界并且能够达成人们宗教期盼的特殊群体。他们借助于家庭大堂这一特殊场地以及敬神、祈神与酬神等宗教仪式,将长期以来人们所认知的毛南族传统社会生活中有关历史、地理、天文、人伦、神话等各种知识及公序良俗标准展示出来,不断地锤炼着毛南山乡这部独特的百科全书。本文借助于广西毛南族肥套这一综合仪式的主要元素及其生成与发展环境,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入手,对广西毛南族肥套做全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以毛南山乡整体生态系统为背景,探讨了毛南族肥套的孕育与发展图式,即岭南古百越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独特自然环境的孕育—→其他民族艺术形态的融合—→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凝聚—→多民族艺术形态的相互促进;揭示了毛南族肥套的发展特点,即毛南族肥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突出审美功能、发展观念日益开放、相关文本渐趋稳定、表现形式愈加规范、神灵形象日益丰满、人神界线逐渐模糊、神人和融模式大为拓展和整体形态更为娱人等;探讨了毛南族肥套与族内其他艺术形态以及与周边其他民族艺术形态之间的影响与融合,毛南族肥套所体现出来的毛南族艺术的精神、理想和规律;揭示了毛南族肥套的价值及建构特点,提出了保护毛南族肥套的理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