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目前中国软骨鱼类物种的有效性及物种总数进行了首次厘定,建立了中国软骨鱼类物种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F指数、G指数、G-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s均匀性指数,分析中国各海区物种分布情况及物种多样性,并与邻近海域进行比较。同时对中国软骨鱼类物种的利用情况及濒危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渔业管理和物种保护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中国软骨鱼类共有243种,隶属于13目51科106属,其中真鲨目Carcharhiniformes、真鲨科Carcharhinidae和真鲨属Carcharhinus的物种数在各级水平的比较上数量均是最多的。软骨鱼类在中国各海区的分布情况:渤海17种;黄海40种;东海166种;南海170种;台湾海峡97种;台湾太平洋沿岸166种;台湾沿海186种。南海和台湾沿海的各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说明南海和台湾沿海的软骨鱼类物种丰富,且均匀分布,物种种群的稳定性较高。此外,中国与日本的软骨鱼类物种种类表现为中等相似;而中国与东南亚(文莱、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的鲨鱼种类为中等不相似。被利用的软骨鱼类共83种,其中64种分布于中国海区或其他海域,19种为中国以外海域分布物种。真鲨目Carcharhiniformes被利用的物种数最多,构成中国软骨鱼类物种利用的主体。另外,中国对软骨鱼类物种利用形式多样化,包括肉(鲜肉、肉干)、皮、鱼翅、骨骼(脊椎骨、翅中骨)、鱼鳃(膨鱼鳃)等,而且每个物种的组织利用形式各有异同。根据IUCN红色名录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我国约近40%的软骨鱼类处于危险状态。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5条渔业管理和物种保护措施,为今后重要物种的保护、可持续资源利用及渔业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有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