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绪论部分简述刘将孙的生平经历、作品流传。通过时人对其人其文的高度评价,彰显他在当时文坛的重要地位,以及现当代学者对其文学思想的关注和赞赏,凸显其文学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然而前人对刘将孙文学思想的评价均是只言片语,分散细碎,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呈现其整体特征。本文尝试对刘将孙的文学思想进行提炼归纳、分类总结,努力呈现其思想全貌及整体特征。第一章文学本体论。通过阐述刘将孙的文道观、文气说、性情说来说明其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刘将孙受理学大师欧阳守道“文资于理,理资于学”的影响,提出“文必宿于理,而理无不粲然而为文”的文道观,合文道于一体;“文以理为主,以气为辅”,无论是刚正宏大的“浩然之气”还是超凡脱俗的“清气”,都是文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诗本出于情性”,只有发乎真情,本乎性情,才能写出上乘之作,不朽之文。第二章文学审美风格论。通过阐述刘将孙的自然论、诗味论、诗禅说来说明其对文学审美风格的看法。首先是“天趣语难得”。刘将孙推崇毫无人工斧凿的自然之作,反对锤炼雕琢刻意为文。认为诗之天趣发自本心,只有内心澄静,方能作品清新;其次是“篇有兴而语有味”。诗的艺术价值不仅在语言、意义之内,更在其外。欣赏者须于“言外”、“意外”求之,方能“有所发”,得之味;最后是“诗固有不得不如禅”。作诗如参禅,要追求言外之境、意外之味。然而,诗的本质在于表情达意,抒发感受,不能像禅那样恍忽渺茫,虚幻不实。第三章文体论。刘将孙关于文体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推尊诗、词体,提出“诗、词与文同一机轴”;二、力倡时文,认为“时文之精,即古文之理也”。这就打破了文体界限和古今时空界限,对文体概念高度提炼,抵制了时人贬低诗词和时文的不良风气。第四章亡国之痛、遗民心态与刘将孙的文学创作和批评。把刘将孙放在宋末元初的遗民群体中,考查其遗民身份及心态对其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影响。第五章刘将孙文学思想的地位和影响。先是把刘将孙的文学思想与其父刘辰翁作比较,可以看出其“濡染家学,颇习父风”并有所创新发展;再是介绍刘将孙文学思想在当时及后世的地位和影响,再次证明其文学思想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