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积物粒度分析作为反映沉积环境演化规律和恢复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关注。但是,对于冰川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实验前处理方法和内容涉及较少。本文对青藏高原周边8个典型发育冰川地貌的研究区进行粒度分析,对比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冰川沉积物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具体原因,同时探讨了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冰川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冰川沉积物颗粒组成多以砂和粉砂为主,粘土含量相对较少。全部样品中,58%的样品标准差大于2,32%的样品标准差介于1-2之间,说明冰川沉积物分选性较差或者很差。偏度多呈正偏,与母岩的粒度成分、结构、节理构造等物理性质有很大关系。峰态呈宽锋与窄峰并存,表示部分沉积物在进入新环境前已经被改造,粒度频率曲线为双峰或多峰。通过对比研究区冰川沉积物粒度特征发现,不同研究区冰川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与当地冰川性质无明显关系。在同一研究区,不同采样点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冰川沉积物受局部环境影响较深,这可能与物源区母岩性质、冰川作用强弱以及自然条件特征(包括降水、气温、山脊坡向、植被形态)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前处理方法不改变冰川沉积物总体优势粒级。但是,每个样品中颗粒组成含量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较多的样品,加入过氧化氢和盐酸处理后,颗粒明显变细,平均粒径可发生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变化。部分碳酸盐含量较少的样品,加入强酸溶液后,促使颗粒中游离的粒子再次发生絮凝,导致颗粒反而变大,表示不同的冰川沉积物对前处理的敏感度相差很大,主要取决于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含量。实验结果指出,冰川沉积物对超声波震荡处理方法都比较敏感。此外,使用0.05mol/L的六偏磷酸钠溶剂对大部分冰川沉积物的分散作用不明显,颗粒平均粒径变化幅度不大。说明分散剂的质量对分散效果存在影响。冰川沉积物粒度实验的测量时间和样品选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尤为重要。最佳测量时间应为2分钟,超声波震荡时间应至少2分钟。粗砂含量较多的沉积物一般取样量是0.5-2g,粉砂含量较多的样品取样量是0.25-0.4g,粘土含量较多的样品取样量是0.08-0.1g。实验时建议采用多次等分试样和反复测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