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若干重要遗址植物考古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考古学(Archaeobotany)是植物学与考古学的交叉生长点,主要借助植物学的研究理念和方法来研究与先民相生相伴的植物遗存,探讨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新疆的许多重要遗址处于环境干燥的荒漠戈壁地区。大量植物遗存在特殊的气候环境中保存完好,为我们考证当地先民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历程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本研究对对吐鲁番洋海墓地以及和田山普拉墓地出土的部份植物遗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如下:⑴对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2300年前的葡萄藤进行了解剖学验证,并证明了该葡萄藤应属于栽培葡萄(Vits vinifrea L.)。研究结果改写了农学及史学界传统认为我国葡萄栽培始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的说法,并将我国最早栽培葡萄的时间向前提了200年左右。⑵对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大量刺山柑(Capparisspinosa L.)种子进行了形态学及解剖学研究。刺山柑种子与大麻果实、小枝条及破碎的叶片贮存于陶罐中,二者均有药用价值。根据物以类聚的原则,我们认为2800年前的古洋海人已经认识并利用刺山柑的药用价值。这是在我国,也是中亚地区东部首次发现的刺山柑植物遗存。⑶新疆洛甫山普拉墓地有三串薏苡总苞制成的项链出土。我们对出土的薏苡遗存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发现其来自于薏苡的原变种(Coix lacryma-jobi var.lacryma-jobi L.)。上述现象说明,古代山普拉先民已经认识并使用薏苡的装饰价值。并且,当地的薏苡文化可能伴随佛教文化从印度传入中国。我们对上述重要遗址中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精细研究,并从植物学的角度证明了新疆自古就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为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提供了佐证;充分认识了古代先民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方式,发扬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积极发挥植物学研究的优势,充份利用了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及分类学的理念和方法来研究植物遗存,推动了我国植物考古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秋海棠属秋海棠组系统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秋海棠属秋海棠组是一个亚洲分布组。本文对该组的中国产种类进行了系统学(花粉形态、种皮形态、叶表皮形态及气孔特征、细胞学
原子层沉积(ALD)的自限制性和互补性致使该技术对薄膜的成份和厚度具有出色的控制能力,所制备的薄膜保形性好、纯度高且均匀,因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原子尺度上的ALD过程仿
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中有营造书香校园和培养卓越的口才。也就是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整合阅读的有效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鼓励师生演讲,加强师生沟通与交流,培养师生的自信心。
纳米器件被认为将在不远的未来取代传统的MOS器件。如何由独立的纳米器件有效构造出纳米电路以及纳米信息处理系统,是纳米电子学领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论文研究了单电子器
学位
数字水印是信息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多个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包括光信息处理领域。许多研究
正常情况下,人从外界获得信息的75%-87%来自视觉,90%的行为是对视觉信息的反馈。人的眼睛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眼组织共同组成了这个系统。其中,视网膜具
集成电路的故障诊断是集成电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单芯片上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其可控性和可观性不断降低,测试生成难度不断增大,测试成本呈指数增
与动物不同,植物已分化的组织、器官能够在体外诱导的条件下获得多能性并进行再生。随着人们对植物再生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体外再生体系已经被广
有机磷光材料因为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的激子而成为开发高效率有机发光材料的热点,它的开发和应用是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的关键途径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设
工作在小信号下的微波功率放大器,其相位特性的研究相对简单,仅从频域的相位线性度就可以描述;相控阵雷达中,为了增加发射信号的强度,发射通道中的功率放大器都工作在大信号、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