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的劳动力迁移是各国在经济起飞时必经的阶段,如何转移剩余劳动力是众多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最近能获得的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及2009年农民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省际流动能够看出明显的层级向东递进的现象,三大经济区域极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基于效用最大化的机理推动的人口迁移在国内和国际间都是同样适用的,但其决定因素的大小却因为制度等非经济因素导致移民行为表现有所不同。在中国由于存在户籍制度制约,城市部门的经济要素对于农村部门劳动力的吸引力不如国际间迁移行为体现的那么明显,更多是迁往开放型高的,教育资源丰富的临近发达省份。而正式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长期化因素(教育服务)在中国格外受到重视,因为教育区别与其它因素可能是迁移者唯一可以利用突破户籍制度从而享受到城市福利的前提,就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的迁移过程中迁出地推力比中部地区更为明显,中部地区省内迁移对于省外迁移有较高的代替性。从国际迁移而言,迁移也受到了众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文化、语言)以及距离的影响。福利效应对于发达国家有比较明显的吸引力而对发展中国家迁移吸力不那么明显,同时存量效应也在国际迁移行为中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