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明确一膜三行种植模式下,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20-2021年在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新疆阿拉尔试验站(40°51′N,81°30′E)开展两因素裂区试验,以品种为主区(P1中641和P2中88),种植密度为副区(设置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M1:12×10~4株/hm~2、M2:18×10~4株/hm~2、M3:24×10~4株/hm~2),设置3次重复,研究不同品种和密度对棉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与调控”(项目编号:2018YFD10009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一膜三行种植模式下,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20-2021年在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新疆阿拉尔试验站(40°51′N,81°30′E)开展两因素裂区试验,以品种为主区(P1中641和P2中88),种植密度为副区(设置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M1:12×10~4株/hm~2、M2:18×10~4株/hm~2、M3:24×10~4株/hm~2),设置3次重复,研究不同品种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指标、干物质积累、冠层结构、成铃规律、产量构成单位及品质等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在棉花生长发育方面,种植密度显著影响棉花的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高密度下棉花单株结构更紧凑,株高、果枝数、果节数、果枝始节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的棉花,器官脱落率高于中低密度处理,群体过高不利于塑造良好的株型。两年的干物质积累均呈现“S”形曲线变化,两品种的M3密度处理具有群体优势,总干物质量在整个生育期均明显高于M1、M2密度处理,种植密度的增加能有效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但由于个体间竞争激烈,营养分配不平衡,导致高密群体并未获得理想的产量;两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模拟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设置在12×10~4株/hm~2时具有最大单株干物质积累量,P1M1两年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93.11 g/株(2020年)和73.94 g/株(2021年),P2M1两年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77.54 g/株(2020年)和104.05 g/株(2021年),快速积累持续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长。(2)在冠层结构方面,群体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的的增加而增加,所有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在盛花期达到最大,两品种的M3密度的叶面积指数在整个生育期都保持着最高水平,增加种植密度能有效维持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保证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光截获拟合曲线的结果也表明棉花群体的光截获峰值出现在盛花期,且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后期群体对光能的截获。(3)在棉花成铃分布方面,种植密度越小越利于上部果枝成铃吐絮,种植密度越高,下部成铃对单株成铃的贡献越大,外围铃占比越小;品种对不同部位单铃重和衣分存在极显著效应,密度对下部铃单铃重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中上部单铃重,种植密度对不同部位的衣分并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群体下部铃、群体内围铃、伏桃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群体中部铃和伏前桃呈显著正相关,适量增加种植密度能够增加群体下部铃、群体中部铃、群体内围铃、伏桃以及伏前桃的数量。(4)在产量构成及品质方面,低密度种植可以获得更多的单铃种子数,种植密度对种子指数、种子表面积、单粒种子皮棉重及单个纤维重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增加棉铃内部的种子数能够有效的增加单粒皮棉重、纤维密度和衣分。单株成铃数、单铃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P1两年的籽棉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其中中密M2群体两年都获得最高产量5 724 kg/hm~2(2020),5 833 kg/hm~2(2021),P2品种两年结果有差异,2020年M3密度处理获得最高产量为5 157 kg/hm~2,2021年以M2处理获得最高产量为5 679 kg/hm~2,两年变化不一致,分析原因,P2品种可能对天气变化更为敏感。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粒种子籽棉重和种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种子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种子指数和单粒种子籽棉重的高低决定产量的高低,单铃种子数多可能会对产量造成损失。品种、种植密度以及果枝位置对棉花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品种对所有品质指标存在极显著效应,说明品种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中密处理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伸长率最优,除伸长率以外,其他品质性状受密度影响均不显著。
其他文献
以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17个初选优良单株和1个库尔勒香梨大果芽变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物候期、植物学形态特征、果实性状等调查、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优系,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并对库尔勒香梨芽变单株进行形态学、生物学、细胞学、倍数性,为芽变选种提供材料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阿拉尔地区栽培的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17个初选优系的物候期存在差异,初花期4月2日~9日,末花期4月13日
家蚕Bombyx mori起源于中国,对丝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家蚕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对蚕茧与吐丝有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对家蚕肠道微生物及消化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对家蚕的肠道进行了高通量测序,明确了家蚕肠道菌群种类组成;对新疆和田的家蚕肠道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16S rDNA分子鉴定,得到部分优势菌株;探究家蚕肠道中的14株肠球菌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筛选培养基研究不同肠球菌产酶活性。主要研
阿克苏地区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角落,天气干燥,日照条件好,合适大规模栽种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棉花连年耕作不仅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改变,也使棉花种植成本增加。木醋液是生物质原料热裂解得到的液体产物,无毒无污染、制备成本低,并且具有有效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的特点。为了改良南疆地区土壤性能,提高棉花产量,降低种植成本,本研究以南疆地区棉花为研究对象,在严格控
2020年我国已经带领人民完成全面脱贫的工作任务,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并没有终点,“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收入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并且党和国家政府更是将农户增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农户的自我发展意识不足,制度不够完善,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地区农户“返贫”的危险大大增加,而农户的收
巴里坤盐湖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湖泊,也是巴里坤县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湖内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巴里坤盐湖不断萎缩,湖区小气候干燥,甚至出现季节性的部分湖面干涸,湖面缩小及水质恶化已经成为新疆哈密地区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巴里坤盐湖浮游生物资源现状,探讨巴里坤盐湖近三十年浮游生物群落变化特征,2020年至2021年期间,本研究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影响养殖业发展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均有副结核病流行,主要损害牛等家养反刍动物,引起顽固性腹泻、进行性消瘦,病理上以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襞为特征。本病被OIE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目前我国副结核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越来越引起规模化养殖场的注意和关注。我国牦牛副结核病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新
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以数字化生产力利用为主要标志的新发展阶段,催生了新型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服务管理方式,增加了残障人员广泛参与生产、平等享受生活的机会,提升了政府对残障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了残障人员事业走上新的发展台阶。当前,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助残服务数字化改革等已成为各地推动残障人员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这些举措并不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推动作用、发挥残障人员的主观
为探明膜下滴灌棉田长期不同水肥运筹对土壤氮分布特征及淋溶的影响,提出较优的水肥管理模式。以新疆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新疆棉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始建于2008年)为对象,延续监测点共设的4个处理:不施氮肥(TR1)、常规灌水施氮(TR2)、优化灌水(TR3)和优化水氮(TR4),分析不同水氮处理在延续生产12年后棉田土壤NO3--N时空分布规律和棉花生长特征。研究不同水氮调控下南疆膜下滴灌棉
大肠杆菌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因该菌感染引起的奶牛乳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此外,由于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造成奶牛乳腺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突出,亟需开展对该菌的防控研究。新疆南疆地区是重要的奶牛养殖地区,为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奶牛乳腺炎源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耐药性及探寻可能的防控方法,本研究开展如下研究:1.南疆地区奶牛乳腺炎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为了解新疆南疆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