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访员”到“记者”——以邵飘萍实践活动看20世纪初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兴起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z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飘萍是清末民初我国众多“名”记者中的一员,他以独立报人的身份走上新闻舞台,参与并创办了多份报刊以及新闻编译社,积极推动中国新闻教育的开始,是民国初期我国独立报人中的一个典范。20世纪初我国出现了一批以邵飘萍为代表的“名”记者,他们以集群的形式大规模出现,成为当时社会变迁的见证者、记录者和反映者。新闻从业者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和生活阅历,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对个体的研究,可以获得数据背后更丰富的感性与直觉的材料。但同时,他们也都是生活在中国当下政治和经济氛围中的人,在他们身上可以显现出一定社会变迁的共同性。   他们所生活和实践的20世纪初期,是一个充满动荡和不安的时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新闻事业急剧发展的时期,表现之一就是“记者”称谓取代了“访员”的称谓。在早期中国新闻史上,长期将从事新闻活动的人称为“访员”,直至20世纪初,“访员”的称谓才逐渐被“记者”所取代,并开始被社会普遍接受。从“访员”到“记者”称谓的改变,背后隐含的是记者职业地位的上升以及新闻职业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眼于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分析其在不同时期新闻活动中作业方式或思想对此有何影响。   清末民初为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展开提供了特殊的语境,晚清新政废科举兴学堂,客观上为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员动员机制。随着新闻业的发展,从业者开始有了内在的职业化追求,一系列新闻团体纷纷出现。外在的职业化保障新闻教育也在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扩大。这一系列变化构成了从“访员”到“记者”称谓转变的背景,同时也促使着中国20世纪20、30年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展开。
其他文献
纵观艺术设计教育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现状,关于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变革正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上演。大学的教育体系与市场取向接轨,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转换梁和转换墙在不同位置开有洞口,因此可能导致不同位置的局部破坏.本文对3榀开洞转换结构进行了破坏试验研究,针对局部破坏和承载力分析,最后给出了
灾难性事件的发生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灾难性事件一旦发生,受灾人员情况如何、政府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事件的善后和
期刊
频发的反PX项目事件,是转型期中国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社会凝聚力和国家经济发展,这其中媒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新闻是媒体对社会真
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媒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群体事件的传播中,媒体具有党和人民的喉舌、群体事件的第一见证人、信息传播的渠道、舆论监督的载体、
全球范围内的纺纱厂一直面对着以下挑战和要求:rn·为了保持竞争力,必须一直有稳定的纱线质量;rn·国际性的竞争要求生产成本不断降低;rn
柱销吊装的传统作法多采用斜吊法进行混凝土柱的吊装.近年来,我单位对柱销吊装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作法介绍如下.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