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飘萍是清末民初我国众多“名”记者中的一员,他以独立报人的身份走上新闻舞台,参与并创办了多份报刊以及新闻编译社,积极推动中国新闻教育的开始,是民国初期我国独立报人中的一个典范。20世纪初我国出现了一批以邵飘萍为代表的“名”记者,他们以集群的形式大规模出现,成为当时社会变迁的见证者、记录者和反映者。新闻从业者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和生活阅历,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对个体的研究,可以获得数据背后更丰富的感性与直觉的材料。但同时,他们也都是生活在中国当下政治和经济氛围中的人,在他们身上可以显现出一定社会变迁的共同性。
他们所生活和实践的20世纪初期,是一个充满动荡和不安的时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新闻事业急剧发展的时期,表现之一就是“记者”称谓取代了“访员”的称谓。在早期中国新闻史上,长期将从事新闻活动的人称为“访员”,直至20世纪初,“访员”的称谓才逐渐被“记者”所取代,并开始被社会普遍接受。从“访员”到“记者”称谓的改变,背后隐含的是记者职业地位的上升以及新闻职业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眼于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分析其在不同时期新闻活动中作业方式或思想对此有何影响。
清末民初为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展开提供了特殊的语境,晚清新政废科举兴学堂,客观上为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员动员机制。随着新闻业的发展,从业者开始有了内在的职业化追求,一系列新闻团体纷纷出现。外在的职业化保障新闻教育也在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扩大。这一系列变化构成了从“访员”到“记者”称谓转变的背景,同时也促使着中国20世纪20、30年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