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胸后外侧、正中开腹二切口食管癌全系膜切除术的学习过程分析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4289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预后较差,在中国以胸中段食管鳞癌为主,总的5年生存率约为18%[1]。食管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案。目前食管癌切除常见的术式有左胸后外侧一切口食管癌根治术(Sweet手术),右胸后外侧、正中开腹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Ivor-Lewis手术),左颈、右胸后外侧、正中开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手术),微创食管癌根治术(MIE)。目前关于食管癌的手术入路选择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选择食管癌手术入路需要考虑肿瘤的位置、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及手术医生的经验、技巧甚至手术的器械和设备等。Sweet手术可单一切口完成胸腹部手术操作,具术中损伤少、手术时间短及出血量少等优势,但对上纵隔暴露欠佳,难以清扫上纵隔淋巴结,特别是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McKeown手术通过颈部、胸部、腹部三个切口完成手术,可较为彻底的清扫淋巴结,但术后并发症多,尤其是吻合口瘘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而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又是食管癌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Ivor-Lewis手术通过右胸、上腹部两个切口完成手术,胸部术野暴露佳,可彻底行标准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同时在右侧胸腔内完成食管胃吻合,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少于McKeown手术,是西方国家最主要的食管癌术式,近年来在国内逐渐推广应用。但食管癌手术步骤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医生需要完成一定手术量及分析手术学习过程,积累经验与技巧,才能达到手术的娴熟及平稳。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由同一外科手术组医师完成Ivor-Lewis手术的74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探讨Ivor-Lewis手术的要点及难点,分析其学习曲线,为准备实施该术式的医师提供经验与借鉴。
  方法:
  1、选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由本科室同一组医师自初始开展Ivor-Lewis手术后,连续完成的右胸后外侧、正中开腹二切口食管癌全系膜切除术74例。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均分为A、B两组,每组3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总数量、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拔除胸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
  2、采用SPSS16.0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全部7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B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分期、病理分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为(179.7±110.0)ml,显著高于B组的(106.8±6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清扫淋巴结总数量为(15.5±6.2)枚,少于B组的(20.1±8.5)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数为(1.460±1.48)组,少于B组的(2.460±2.07)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手术时间、清扫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数、术后拔除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3、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全组74例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27%(15/74),其中肺部感染11例(A组9例,B组2例)、心律失常1例(A组1例,B组0例)、术后出血1例(A组1例,B组0例)、术后吻合口瘘2例(A组1例,B组1例);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心律失常、术后出血、吻合口瘘、乳糜胸发生率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1、Ivor-Lewis术式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可兼顾食管病灶的广泛切除、胸内完整的淋巴结清扫和较低的术后并发症。
  2、Ivor-Lewis术式的入路、解剖层次及操作流程与其他食管癌术式有较大差别,存在一定的难点,其学习需要一定手术例数及在手术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手术技巧才能达到学习曲线的平稳期,本研究发现完成初始37例Ivor-Lewis手术后,学习曲线趋向平稳。
  3、通过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掌握Ivor-Lewis手术的要点及难点后,手术安全性及手术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  血-脊髓屏障(blood-spinalcordbarrier,BSCB)由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尾足和周细胞组成,介导血液和脊髓之间的分子交换以保持正常的功能和信息处理的屏障系统。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常常导致血脊屏障的破坏,在损伤瞬间机械破坏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分子和细胞很容易进入受伤的实质,在病理生理学上进一步导致脊髓损伤以及血脊屏障的功能障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背景: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引起排尿功能障碍,如尿频、排尿困难和充盈性尿失禁等,甚至影响上尿路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加重经济负担。目前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发病率随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多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的治疗效果不甚满意。研究表明小窝(Caveolae)是细胞信号中枢,而caveolin-1是小窝的结构蛋白,通过影响M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等影
研究背景:目前的研究数据统计表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在全球的发病率约3.2%;相关的研究以及临床所见,多数的颅内动脉瘤终生不会破裂。随着人民寿命的延长、对健康的关注,以及影像技术的进步,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逐年提高,而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结果是灾难性的,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打击及经济负担。因而,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如何识别
研究背景: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全球目前尚缺乏较高效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大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时肿瘤往往已发展至中晚期,导致预后较差。既往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模式为术后辅予全身静脉化疗,但由于“腹膜-血浆屏障”的存在,导致静脉化疗药物在腹腔内的有效浓度不足,未能充分杀死腹腔内游离癌细胞(FreeCancerCells,FCC)及微小癌灶(MicroscopicC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