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中国“神话学意识”作为研究对象,提取鲁迅、茅盾、袁珂等人作为中国神话研究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探讨神话学基本理论的演进变化,对其神话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不同学者之间神话理论的相似与相异,及神话理论的创新之处,探索其中产生理论差异的原因。本文主要分为四章,其中二、三、四章是本文的重点论述内容。第一章近代神话学研究,主要是清末至五四之间零散的神话学研究。神话学的兴起与研究殖民地文化的思潮有关。这一思潮蔓延到中国,促使学者把目光转向神话研究这一新兴领域。这一时期的神话研究,更多的是服从政治的需要,学术价值不明显。以章炳麟等为代表的文人,从种族发生学的角度研究神话,试图从思想上破灭满清异族统治的合理性。此阶段神话研究的一大亮点是研究者开始注意到神话学与历史学的关联。神话与历史密切相关,浑然一体。同时,近代神话研究,从培养国民思维方式或改造民族精神等方面探讨神话的社会价值与功用,有过度拔高神话价值的嫌疑。五四时期,运用外国理论阐释中国神话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神话研究的主流。鲁迅对神话有了比较清晰明确的定位,对神话的价值也有比较中肯的认识。鲁迅定义的神话是比较狭义的神话,但抓住了神话的关键要素。鲁迅认为不能以静止的神话观看待神话。神话的演进是人性与神性互相转化的双向运动。鲁迅从信仰的角度论及神话消失的原因,具体表现为神话的去神秘化。新的神话的产生,与历史人物的传说式叙写相关。鲁迅的《故事新编》,从神话再创作的角度体现了鲁迅的神话观。神话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离奇怪诞的非理性描述。中国神话研究领域重要的开拓者是茅盾。茅盾主要从人类学角度研究神话,成果斐然。茅盾的神话研究可以分为两条线:一是探讨了神话从产生到演变发展再到保存消亡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二是神话本身的研究,从神话的缘起到神话的分类等具体问题的探讨。茅盾论神话的起源,认为神话是出于初民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集体意识。对于神话的分类这一问题,茅盾认为可以从时间、空间和神话本身这三大角度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不同。从神话本身分类,茅盾借用了神话学对西方神话分类的研究成果。从地域划分,则借鉴了中国南北文学之分,将中国神话分为北中南三大块。袁珂是活跃在80年代之后的神话学重要代表人物,其研究既是对前人的综合总结,又融入了马列思想和阶级斗争理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袁珂广义的神话与狭义的神话之分,曾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大讨论。袁珂以为,神话起源于劳动,神话以表现劳动内容为主。宗教先于神话,神话是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物。袁珂也注意到神话的仙话化现象,并肯定了部分仙话的研究价值。最后,袁珂总结了中国的神话特色,突出中国神话的反抗精神和斗争精神从鲁迅到袁珂,有关神话学的研究从无到有,从简单到详细,逐渐丰富,他们的研究,也为中国神话学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