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稻区近年来新育成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有直立穗型高产品种,也有弯曲穗型优质米品种,还有耐瘠薄、抗逆性强的杂交粳稻品种。这些品种在生长发育、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上各有特点,研究这些品种对不同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响应规律,可以为生产上减氮增效,有针对性地根据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制定相应的栽培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以6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试材,设3个氮肥和3个密度处理,调查生长发育、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性状,研究结果表明:1.施氮量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素利用率都有显著影响,在标氮60kg/667m~2时,水稻的分蘖、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和穗部性状最大。水稻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在标氮60kg/667m~2水平最大,穗粒数在标氮80kg/667m~2水平最大,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氮肥的增加而降低,产量在标氮60kg/667m~2水平达到最大,水稻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吸收利用率在标氮60kg/667m~2水平最高,氮素生理利用率在标氮40kg/667m~2水平最大。2.移栽密度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素利用率也有显著影响,在30cm×16.5c m水平上叶面积指数最大。水稻的穗长在30cm×13.2cm水平最长。水稻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在30cm×19.8cm水平最大。产量在30cm×13.2cm水平上最大。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吸收利用率也是在30cm×13.2cm水平最高,氮素生理利用率在30c m×19.8cm水平最大。3.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响应不同,直立穗型常规稻北粳1705和北粳1604的产量在标氮80kg/667m~2、密度30cm×13.2cm水平上达到最大,氮素生理利用率在标氮40kg/667m~2、密度30cm×19.8cm水平最大,标氮80kg/667m~2、密度30cm×13.2cm的氮素农学利用率最大。弯曲穗型常规稻沈农808在标氮60kg/667m~2、密度30cm×19.8cm水平上的产量达到最大,弯曲穗型常规稻丰锦的产量在标氮60kg/667m~2、密度30cm×13.2cm水平上达到最大,标氮60kg/667m~2、密度30cm×13.2cm水平下的氮素农学利用率最大,氮素生理利用率在标氮40kg/667m~2、密度30cm×16.5cm的水平下最大。杂交稻辽优9906和辽优5206的产量在标氮60kg/667m~2、密度30cm×13.2cm水平上最大,在标氮60kg/667m~2、密度30cm×13.2cm水平上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最大。4.从提高水稻产量的角度来看,在一定施氮水平下,标氮60kg/667m~2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再提高施氮量,产量有所下降。提高氮素利用率能够降低种植水稻的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在施氮量达到标氮60kg/667m~2时水稻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吸收利用率达到最大,移栽密度在30cm×13.2cm时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吸收利用率也达到最大。本试验中,不同品种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氮密处理组合是不同的,直立穗型常规粳稻北粳1705和北粳1604在标氮80kg/667m~2、密度30cm×13.2cm水平时产量最大,且氮素农学利用率也达到最大,弯曲穗型常规粳稻沈农808和丰锦在标氮60 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大,沈农808适合30cm×19.8cm的移栽密度,而丰锦适合30cm×13.2cm移栽密度。杂交稻辽优9906和辽优5206的产量在标氮60kg/667m~2、密度30cm×13.2cm水平上最大,同时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