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强度钢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机械设备等领域。高强度钢属于难加工材料,其螺纹孔如果采用传统工艺(钻-铰(镗)-攻丝)加工将产生刀具磨损严重、加工质量差、加工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以铣代钻和以铣代攻丝的复合加工工艺。同时,设计复合加工刀具并优化角度参数和螺纹牙型轮廓以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文以15-5PH高强度钢螺纹孔
【基金项目】
:
湖南省自然科学省市联合基金项目(高强度钢高效车铣复合刀具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 2020JJ6035(研究期限:2020.1-2022.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强度钢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机械设备等领域。高强度钢属于难加工材料,其螺纹孔如果采用传统工艺(钻-铰(镗)-攻丝)加工将产生刀具磨损严重、加工质量差、加工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以铣代钻和以铣代攻丝的复合加工工艺。同时,设计复合加工刀具并优化角度参数和螺纹牙型轮廓以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文以15-5PH高强度钢螺纹孔复合加工刀具为研究对象,运用几何和包络面等理论分析刀具结构,利用UG、VERICUT、MATALAB、AdvantEdge等工具分析螺纹孔的加工过程,使用多轴数控机床、自动影像测量平台、三向测力仪等设备对切削过程开展研究。探究刀具角度参数、轮廓参数、切削参数对加工高强度钢螺纹孔的影响,以期提高高强度钢螺纹孔复合加工刀具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螺旋铣孔和螺纹铣削的工艺过程,确定了两种工艺参与的切削部分。介绍了复合加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加工步骤和切削参数。以立铣刀结构为基础,初步设计了一种螺纹孔复合加工刀具。2)15-5PH(H1150)高强度钢螺纹孔复合加工刀具参数优化及验证。将复合加工刀具的两部分切削刃的切削过程进行类比,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运用AdvantEdge软件仿真车削和铣削15-5PH(H1150)高强度钢过程,得到了刀具参数对最大切削力和刀具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规律以及较优的参数范围。然后,采用正交实验法探究了复合加工刀具参数对最大切削力和刀具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通过螺纹孔的加工实验证明了该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3)螺纹加工误差分析、优化与验证。通过VERICUT切削仿真软件将复合加工刀具的加工误差可视化。定义了复合加工刀具的轮廓和标准三角形螺纹牙型轮廓,建立了复合加工刀具中心运动轨迹方程。结合刀具轮廓和刀具中心方程,建立了复合加工刀具包络面方程和螺纹孔误差计算模型。针对直径12mm、14mm、16mm的螺纹孔,通过调整刀具的特征点,建立了综合优化方案,得到了优化后复合加工刀具螺纹轮廓特征点。最后,运用自动影像测量仪对比优化前、优化后的螺纹加工误差,验证了误差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和优化方案的可靠性。4)15-5PH(H1150)高强度钢螺纹孔复合加工的切削力研究。设计全因素实验方案,探究了工艺参数对于切削力的影响。针对12mm、14mm、16mm三种直径,获取了较优的工艺参数,并根据实验数据和相关建模理论,构建了复合加工15-5PH(H1150)高强度钢螺纹孔的多元回归切削力模型。
其他文献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种无机-有机多孔材料。MOFs具有三维立体的结构和可调控的官能团,被广泛开发作为超疏水材料。多金属氧酸盐(POMs)是具有多种结构的阴离子金属氧化物簇,其和多吡啶环配体形成的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将保留POMs的稳定性和可逆的多电子转移能力,同时兼具有机配体的快的光响应性。本文通过合成MOF单晶,制备了具有MOF涂层的超疏水复合海绵。通过多吡啶环配体与磷钼酸以及硅
金纳米团簇具备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因其在医学、发光、催化、纳米电子学等领域的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引起研究者们广泛关注。硫醇配体保护的金纳米团簇具有的异构化现象和可控制温度等条件使其在两个异构体之间转变,一直是金团簇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针对金纳米团簇异构体和一系列手性对映体可能的异构化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碳化聚合物点(CPDs)作为一种优秀的荧光物质,因其高荧光量子效率、低成本、化学惰性、低细胞毒性、光稳定性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的应用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荧光探针以及生物成像等领域。本论文中,将碳化聚合物点与液晶相结合,通过在碳化聚合物点的表面接枝传统液晶分子制备了两种聚集态发光液晶,并进一步研究了发光液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表面修饰液晶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具体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
手性对映体识别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生物识别,在化学和生物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现阶段的分析研究热点。目前有多种分析手段成功的实现了手性对映体的识别过程,让我们对手性对映体识别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探究了不同分析手段的识别过程和识别机理,这些对于生命过程研究、不对称合成、新药研发、生物环境监测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主要对电化学分析手段的新传感界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种有效的手性
手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生命过程与生物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具有手性发光性能的圆偏振发光材料因其在3D显示、信息储存以及防伪加密等领域有广泛地应用前景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升圆偏振发光材料的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是促进其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驱动的手性超分子聚合物可有效地提升手性发光材料的圆偏振发光性能。然而,常规非共价作用驱动的超分子聚合物由于有序度较低,很难对其结
锂离子电池(LIBs)由于能量密度高等优势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主要电源。然而,由于锂资源的不断消耗,迫切需要探索一种资源丰富的新元素来替代锂。钠由于在地球上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并且化学性质与锂相似,使钠基储能器件成为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装置。钠离子电容器(NICs)和钠基双离子电池(Na-DIBs)等钠基储能器件由于其各自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Na+半径大于Li+的半径,传统的锂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铅酸电池经常会在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HRPSoC)下使用,这造成了负极的快速不可逆硫酸盐化,大大缩减了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这种影响,研究人员发明了铅碳电池,即在铅酸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中中添加少量的碳材料。尽管碳材料的加入可以抑制负极的不可逆硫酸盐化,增加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但是,碳材料也造成负极板在正常的工作电压下产生严重的析氢。目前,上述问题仍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因此
通过铺展率测试,从14种有机酸中选用了活性较好的丁二酸、己二酸和有机酸A作为锡膏的活性剂组分进行复配,确定了活性剂三种组分的较优配比:丁二酸、己二酸、有机酸A三者之比为1:1.7:1.5(质量比)。三乙醇胺的少量添加有利于提高助焊剂的助焊性能,且能有效减少对焊点的焊后腐蚀,但三乙醇胺含量过高会造成严重的焊后残留和腐蚀,当三乙醇胺的质量分数为1.0%时助焊剂各项性能指标都较好。使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锡膏
纯净的海泡石晶体具有特殊的层链状结构,其比表面积较大,呈现有较强的流变性、吸附性、催化性等性能,在化工、建材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应用过程中发现矿石中Fe2+、Ca2+和K+等离子存在对海泡石吸附水分子能力有较大影响,同时含水率变化和工作温度会导致矿石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宏观力学性能产生差异。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构建海泡石层间域三种离子微观模型,研究其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机理,并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