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是英语课堂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对刚开始英语学习的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语言更是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入。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2012年全国第六届小学英语教师优质课的6节课,及随机抽取的陕西省延安市的6位省级教学能手的6节录像课进行课堂观察、分析、研究,结合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理论,Long的交互假说,Chaudron提出的一些语言调整策略、此次研究和平时的实践教学,整合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的主要策略,通过分析整合,笔者主要从意义协商,简化语,详尽阐述,重复,无声语,非语言行为辅助等六个方面阐述可理解性输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指出部分策略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提出建议,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是英语课堂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思维能力等因素也会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约束,针对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可理解性输入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阐述了教学语言的相关研究,简述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现状,并对教学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研究情况着重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研究方法。对12节课主要采取课堂观察法进行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不同的可理解性输入策略,采用相应的观察表进行课堂语言观察,对选取的课例进行了大量而细致的数据分析,并对部分策略的使用举例并详细阐述。第四部分:结果与讨论。对12位教师课堂语言情况进行分析,详述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可理解性输入的主要策略(意义协商,语音调整,简化语,详尽阐述,重复,非语言行为辅助等六个方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分析总结这六个主要策略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第五部分:结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进行研究,进而有意识地不断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语言,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同时,笔者对如何加强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提出了建议:加强学习,提高对教学语言及可理解性输入的认识;调整教材的提供的语言输入,注重新旧知识的过度与融合;加强课堂互动,多策略进行可理解性输入;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发言机会;运用非语言行为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