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颁布,1-2年级设置科学课程。随着1-2年级科学教科书的发行使用,为使教科书内容及其教学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推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本课题以我国新课标的要求,对中美小学1-2年级科学教科书中“物质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新课标对该领域“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这一主要概念下的1-2年级学习内容的要求、相关理论基础和中美科学教科书比较研究结论的建议为指导,对【人教·鄂教版】(以下简称【人·鄂版】)二年级上册“推力和拉力”一课进行创新教学案例开发,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以实现新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使用与教育研究的同步推进。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选题背景、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意思及创新点。第二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并结合研究内容分析其在教学案例开发中的指导作用。第三部分,在我国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中美两国1-2年级科学教科书中“物质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教科书编写及教学案例开发提出相关建议。对我国【人·鄂版】和美国【麦克米伦版】(以下简称【麦克版】)1-2年级科学教科书中“物质科学”领域的比较研究发现:(1)知识内容方面:内容选择上,后者在广度和深度上要高于前者,后者内容覆盖面更广,内容容量大,且后者从宏观视角出发,先阐述什么物质,再观察身边有哪些物质,前者从微观视角出发,以家中的物品为观察的对象,再认识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内容分布上,前者占据整本教科书一或两个单元,而后者单独成册。内容编排逻辑上,后者编排逻辑更清晰,每册均将E单元设置为物质和能量内容,F单元为运动和力,且知识内容间的关联强,一年级的知识内容还会在二年级出现;前者知识内容与新课标的相关性更好。(2)呈现方式方面:在栏目呈现方式上,两版教科书都重视栏目的设置,但后者栏目类型更丰富。后者注重过程性评价,从单元到课程,都设置评价类栏目,且都设置了拓展类栏目,但后者的注重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同时都设置了探究类栏目,但后者栏目中更注重学生探究的规范性。复习类栏目中后者设置了相应习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插图呈现方式上:两国均重视教科书上的插图设置,使用实物插图频率都较高,绘画插图使用频率均较低,但后者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后者实物插图的尺寸更大,颜色更鲜艳,清晰度高,且配有相关文字说明,图注,后者绘画插图更富有童真,且图表插图只在后者教科书中出现。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知识内容的建议:(1)加强知识内容间的相互联系,补充缺失的知识内容;(2)充分借助校园、所在教室资源,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中心;(3)利用真实情景创设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到情景中来;(4)注重采取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获取更多地发现,有效落实科学探究目标。(2)呈现方式的建议:(1)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设置相应的习题练习,加强知识的复习巩固;(2)科学探究过程要明确探究步骤,培养低年级学生操作的规范性;(3)丰富拓展类栏目内容,加强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视野;(4)完善插图的图名、图注,选择突出事物特征的插图,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第四部分,教学案例开发,以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相关理论基础、中美科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为指导,对“推力和拉力”一课进行创新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教学实践研究。对两个学情相近的班级进行“推力和拉力”一课的教学实施,并进行后测题检测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得出以下结论:采用第四章创新教学设计的实验班比对照班具有更好课程目标实现结果,实验班比对照班更容易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本案例教学的策略:(1)在教学过程中层层搭建问题支架,步步引导,全面落实四维目标。(2)设置多个体验性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感知力的存在,发现力的特征,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3)优化多媒体使用方式,制作演示视频,精心制作PK式课堂小练习,提高学生参与度,保证教学质量。第六部分,阶段性成果与未来研究展望。总结了本阶段的研究成果并反思研究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