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耗也逐渐增长。过多的能源消耗一方面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也制约着中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效率问题已逐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能源消费强度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其变动方向及影响因素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早期的理论研究通常将能源强度的变动因素归结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技术变动,即一个特定部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能源需求的变动;第二类是结构变动,主要是指最终需求子范畴的结构变动或者部门结构变动。针对这两种因素,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存在明显分歧,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结论,即结构因素主导论、技术进步决定论以及阶段贡献变化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能源强度的研究重心已经由围绕能源强度变动的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转向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众多经济学家将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归因于中国能源价格体系不合理,受管制的能源价格低于国际水平,无法反应市场供求关系,导致能源消费过度,能源强度总体水平偏低。学者们认为通过适当地提高能源价格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即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存在一个负效应;同时,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对能源强度变动的两大类因素的调节效应实现的。
本文从对能源强度的理论研究出发,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和计量经济模型在编制的混合的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对能源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将中国能源消费的变化量进行分解,进而将能源强度的变化分解为生产技术进步效应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化效应,然后研究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的关系以及能源价格对影响能源强度的两个因素的调节效应。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生产技术进步和最终需求的结构变动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降低能源强度;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存在一个负效应,同时,能源价格不仅能够促进最终需求结构优化,而且对于生产技术进步存在引致效应。最后,本文对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能源战略的正确选择和有效推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使得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加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