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深入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在互联网传播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为各大领域的拓展创新开辟了多片新蓝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环境也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传播者、传播目的和传播方式等要素的改变,这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认真探寻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是互联网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行之举。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能够有效缓解传播主体、传播客体和传播媒介三者之间的矛盾,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知识沟”的形成,让民众更好地享有“知”的权力。能够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形式,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渠道。然而,运用网络技术推动理论传播,正逐渐偏离其技术使用的初衷,工具理性逐渐取代价值理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的魅力不断下降,“传而不受”的现象日益突出。网络信息繁杂多样,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相互冲击,理论话语主导权危机频频……这些问题都亟待得到关注。在网络技术驱动下日新月异的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需秉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贴近人民大众的需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平台上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强化建设网络舆论阵地。最大化发动群众的力量,扩充发展大众化的新队伍。在网络传播视域下,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模式。如科学设置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议题;优化适合群众参与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架构;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环境等等。同时,夯实传统媒体传播基础,扩大理论传播覆盖面;加强网络媒体责任意识,实现信息的公信传播;促进新旧媒体优势互补,提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互动,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